残疾,残疾!4
(2023-04-04 18:43:13)
标签:
骨髓炎残疾教师文化补偿作用 |
分类: 天天新回忆录微方言 |
残疾,残疾!4
从自知残疾到不认残疾,也算自强不息,也算自欺欺人。从不认残疾到自认残疾,又是一个过程。
不认残疾,是发现补偿作用。关于这种补偿作用,我在弗洛伊德的作品里发现,生命的缺陷常常带来生命的补偿。西方名言,上帝为你堵上一扇门,会开启一扇窗。阻碍而后有积累,有爆发,有激荡。而这激荡的生命也是一种良好的生命状态。中国传统文学里有不平则鸣,而我只是暗吟,并非争鸣,没有愤世疾俗,只有洁身自好。在生命的底处求平衡与平等。
俗话说,结巴好说,瘸子好走。不是好走,因为一走就引起新闻效应,引起人的注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平常人说话多被忽略,结巴一开口就引人注目。平常人走路没有感觉,残疾人一走路,引人注目,从而内心顿生怜悯之情。认识残疾,健全人会自豪感油然而生;回避残疾,结巴只有少说话,残疾只有少出门。而我几十年所经历,可以说在过一种极简生活,能少走路就少走,能少出门就少出门。所以交际与旅游是最弱项。旅游,变成奢侈,而坐家自然成为作家——在自己的书桌前写东写西,许多人未见其人,先见其人。
残疾而后残忍,残疾而后激动。曾经受过较多的苦,所以把一般苦痛视若无物。对他人反而难以感同身受。俗话说,瘸子不跟瞎子斗。越残疾,越残忍。傻子已经惹不起,残疾人残忍古有明训。易怒,好斗,往往得不偿失。缺失关爱,是普遍的心理,残疾尤甚。而自爱自强,可以克服。我知之而勉励,戒惕。虽曰有意识克服自己残疾带来的弱点短处,但潜意识层面,毕竟难以根除。
生于残疾,死于残忍。这是社会的悲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怨恨者,一是对付残疾人,先有了怜悯,而后难以下重手;二是残疾及其他可怜,往往有因有果,自身就有不良的因素。三是残疾人需要关爱而难以满足,自带戾气。四即前边说过的,自己受苦较多而对苦难忽略,至少对疼痛忽略。作为一个残疾人读书人,我的理解至于此。
有些东西,只有残疾了之后才知道。就个人感觉到的东西,细节,我想另作《行路难》,等于对自己的残疾另加解说。
有些东西,只有残疾人之外的人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