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笃多投医2医生与大夫
(2023-03-11 15:38:27)
标签:
骨髓炎康复集残疾大学文化 |
分类: 天天新回忆录微方言 |
病笃多投医2医生与大夫
杨好善医生曾经给我治病,我在《父亲》系列的回忆录提到过。记忆深刻之处,还在于他一见面,说比较全面地说明医生与大夫的区别,尽管这种区别说法仅仅是他的一得之见。
杨好善是南乡人(南大岭之南,东村人称南乡)。当时算一个村医性质的老大夫。家好像应该是汪汴村(属宜阳高村乡)人。介绍首先来自我们的舅舅。舅舅也是医生,当时叫赤脚医生那种村医。他在县里开会,说人说起过有杨好善者,擅治老鼠疮。附近有老鼠疮患者,他先后治愈不下十六人。
老鼠疮与骨髓炎并非同一类病,其作为重症、疑难杂症,当然有统一性。老鼠疮属什么病,中医旧名叫瘰疬,西医叫淋巴结核。据说大姐曾经患过老鼠疮,因为治疗欠当,导致不孕不育。后来家族内讳莫如深。
当时的杨好善七十多岁,距离二二下多里,不想让老人奔跑,父亲让哥哥备好马(借村集体的白马),让杨医生骑马而来,住家治疗。杨到家后基本没有休息,就直接给我看病。而看病之时,父亲尊称杨为大夫,口口声声杨大夫,杨好善未说病情,才辩称谓。大体意思是:城里的医生、大医院的医生,才能称呼大夫;小地方的医生,游走江湖有医生,不能称呼大夫。古代五品以上称大夫,做皇帝作御医,在太医院,也称太医,一般都享受五品待遇。就像考中秀才叫生员,自称学生。没有考中秀才,只是童生,也学生也不能自称,因为还没有正式入学。
杨医生的医生、大夫之辩,并没有完全改变我们对他的尊称称呼。但一见面就侃侃而谈,足以见他的自信。这里引医生、大夫之辩,还想借此说明“病笃多投医”之医,正区别已经或未曾谈过的大医院的医生,而是非大医院的各种各样的医生,甚至是加引号的“医生”,我们直接称呼为“师傅”“师父”的,统统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