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姚崇论》详注2
(2022-11-20 00:11:48)
标签:
详注姚崇姚崇论苏辙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开元四年,天下大蝗。民祭且拜之,坐视食苗而不敢捕。崇奏遣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群臣多不以为然,帝亦疑之。而崇行之愈力,蝗亦为息。捕蝗虽古之遗法,然遇灾而惧,修徳以答天变,古之正道也。崇置之不言,而专以捕为事,已可疑矣!
既而,崇所亲吏赵诲,以赇死。崇惧,还政,时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坏。宰相宋璟、苏颋,皆言三年丧未终,不可巡。幸坏压之变,天戒也,请罢东巡,修徳以答至谴。帝以问崇,崇曰:“此符坚故殿也。山有朽壤而崩,木蠧而折,,理无足怪,但坏与行会,非縁行而坏也。今关中无年,馈饷劳弊,出幸东都,所以为人,非为己也。百司已戒,供拟已具,请车驾即东,而迁神主太极殿,更作新庙,此大孝也。”帝用其言,崇由此复相。开元末,帝在东都,欲还长安,裴耀卿等皆言农人场圃未毕,须冬可还。李林甫独曰:“二都本东西宫耳,车驾往来,何用待时?假令妨农,独赦所过租赋可也!”帝大悦,即驾而西。
崇建东幸之计,林甫献西还之议,其意同耳!孰谓崇独贤乎?从崇之议,使人君上不畏天戒,中不敬宗庙,下不防人言,三者皆忠臣之所讳,而崇居之不疑,何哉?其后崇、璟既没,玄宗愈老,愈轻蔑群臣,方任张九龄而废太子瑛,用牛仙客则听李林甫,方嬖杨国忠而纵安禄山,则用辅璆琳,专以适已为悦,类崇有以啓之也!故吾谓开元之治,虽出于崇,而天宝之乱,亦崇之所自致。此人臣之至戒也。
注释:
姚崇捕蝗事,姚崇传多处及之。苏辙站在反对的一方,看不到姚崇唯物主义者光辉的一面,以为“修德以答天变”才是正道。
赇,音qiú,意为以财物枉法相谢也。赵诲事,参阅《姚崇救倪若水详注》。苏辙把此事与姚崇下台后仍要掌权结合起来,有道理,角度与他人也不一样。“复相”之事,他书未及之。
太庙坏一事,参阅《对太庙屋坏奏详注》。
裴耀卿(681-743),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授黄门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成为宰相,封赵城侯。
唐玄宗还长安事,见《新唐书》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奸臣传·李林甫》。原文是:二十四年,帝在东都,欲还长安。裴耀卿等建言:“农人场圃未毕,须冬可还。”林甫阳蹇,独在后。帝问故,对曰:“臣非疾也,愿奏事。二都本帝王东西宫,车驾往幸,何所待时?假令妨农,独赦所过租赋可也。”帝大悦,即驾而西。天天新按:李林甫之“阳蹇”与姚崇“足疾”,极其类似。李林甫曾经追随姚崇,可以说姚崇的学生。李林甫把姚崇的权谲玩到极致,成为著名奸臣。
姚崇与李林甫一味顺从皇帝,使皇帝没有敬畏之心。所谓“上不畏天戒,中不敬宗庙,下不防人言”,令人联想到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见于《宋史》列传卷八十六《王安石传》)。苏辙借评价姚崇,比王安石与姚崇,有明显的时代意义与针对性。
唐玄宗越老越糊涂,办了许多错事。张九龄与太子瑛事,后世演绎此事有戏曲有曲剧《九龄救主》。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开元二十二年》,原文是:上之为临淄王也,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皆有宠,丽妃生太子瑛,德仪生鄂王瑶,才人生光王琚。及即位,幸武惠妃,丽妃等爱皆弛;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驸马都尉杨洄尚咸宜公主,常伺三子过失以告惠妃。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牛仙客(675-742),字仙客,泾州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朔方行军大总管、陇西郡公。因萧嵩荐,入为工部尚书、同平章事,进爵豳国公,迁检校侍中、兵部尚书。凡事依从宰相李林甫,如乾源曜之于姚崇。
嬖,溺爱。纵、放任。杨国忠(?-756),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杨贵妃族兄。李林甫去世后,任检校右相兼管文部,封卫国公。与安禄山有矛盾,引发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马嵬驿哗变,被乱兵所杀。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出身西域康国,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天宝中,经张守珪举荐,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至德二年(757),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
崇有以启之,说姚崇开了个不好的头。辅璆琳,唐宋宗时内监,为中使,使于渔阳,归来称安禄山不反。结尾照应开头,提醒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