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辙《姚崇论》详注1

(2022-11-19 00:06:36)
标签:

姚崇

详注

苏辙

姚崇论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苏辙《姚崇论》详注1

姚崇论

苏辙

崇虽称名相而其顺适宗之欲以开末年骄侈之渐几致亡国崇所不能辞

唐史官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斯言固二人之所长也然应变者要不失正而后可孟子有言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豪俊之君也而崇复以豪俊事之方其君臣遇合天下事迎刃而解若无足为者虽然以水济水后将有不可食者

注释:

本文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五十四。此文亦见于《栾城集》卷十九、《栾城后集》卷十一。苏辙史论系列共十二篇,名为《历代论》,《姚崇》为其中一篇。本文拟题目为《姚崇论》。《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姚崇”全引此文,列于范祖禹、司马光、孙之翰之后。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嘉佑二年(1057)进士。宋哲宗亲政前,官至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位列执政。谥文定。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有《栾城集》。

姚崇虽然号称名相,但他一味顺适唐玄宗的欲望,也给开元后期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开了口子。最后几乎导致亡国,姚崇不能推掉自己的相关责任。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所谓史官的话,出自唐王肃,宋人普遍接受。苏辙由旧说入手,推出新意。也是作文妙法。参阅《新唐书传赞详注》。

孟子指孟轲,也指孟轲所著书名《孟子》。孟轲,字子舆(约前372-前289),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七篇,苏辙所引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恶,厌恶。凿,穿凿附会。

禹即大禹,行水即大禹治水。传说大禹为鲧之子,启之父,是夏朝建立者,也是世袭制度的开创者。大禹治水,用引导之法,顺着水的自然本性而行。故曰“行其所无事”。

强调孟子以此理论说明儒家之治国,顺着人性善的自然本性而行。苏辙述及此,虽然是按照儒家的伦理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有反对强行改革,富有时政含义。由此可见苏辙西文有反对新党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思想。

豪俊,势大才高的人。这里突出唐玄宗与姚崇性格中都有气派豪放、敢于担当的一面。这样的君臣遇合,处理天下事,好像没有什么难度。所以说迎刃而解,似无足为者。

虽然,即使是这样。不可食,难以承受的后果。食,犹自食其果之食。《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天天新按:原话是晏子评论梁丘据的话。强调君子和而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