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赋》注释版
(2022-06-24 09:02:38)
标签:
柏赋袁淑事类赋详注 |
分类: 天天新文选 |
《柏赋》宋·袁淑
美兹柏椈,岁寒之姿。南山闻越石之咏,后凋见江夏之辞。仲宝幼彰其佳器,陕西潜兆于祯祺。则有山人之饭,仙家之食。李询树之以守墓,王褒泣之而变色。
注释:
本文选自《事类赋》卷二十五,作者袁淑。
《说文》:“椈柏,鞠也。”《尔雅》:“柏,椈。”《礼记·杂记》:“鬯臼以椈。”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琨《扶风歌》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齐书:“江夏王锋,以明帝知权,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其志。曰:‘既殊祥而抗立,亦含贞而挺正。岂春日之自芳,必霜下而为盛。烈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虽坎壈于当年,庶后凋之可咏。’时鼎业潜移,锋独有慨然救复之意。”
《南史·王俭传》载:“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终当任人家国事。’”
《梁书》:侯景既陷台城,“都下王侯庶姓五等庙树,咸见残毁,唯文宣太后庙四周柏树独郁茂。及景篡,修南郊路,伐此树,以立三桥。斫南面十余株,再宿悉蘖生,便长数尺。时既冬月,翠茂若春,贼大恶之。使悉斫杀。识者以为昔僵柳起于上林,乃表汉宣之应。庙树重青,必彰陜西之瑞。”
《楚辞九歌》:“山中人兮芳杜,若饮泉石兮饭松柏。”《列仙传》:“广成子食柏实,齿落更生。”
《东观汉记》:“李询遭父母丧,六年躬自负土,树柏,常住冢下。”
王隐《晋书》:“王褒,字伟元,其父不以命终,褒绝世不仕。立屋墓侧,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辄悲号断绝。墓一柏树,褒常所攀,涕泪所著,树色与凡树不同。”今《三国志·魏书》亦载其事,王褒父名王修。
亦有出新甫、生冀州。饮汉官之酒,泛邶国之舟。虞延外黄之对,穆满大北之游。又闻媪插则死,麝食而香。脂传京辅之价,材为汉殿之梁。
注释:
《诗经·閟宫》:“徂徠之松,新甫之柏。”
《周礼》:“冀州其材松柏。”
《汉官仪》:“正旦以柏叶酒上寿。”
《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谢承《后汉书》:“陈留虞延为郡督邮。光武巡狩,至外黄,问延园林柏树株数,延悉晓之。由是见知。”
《穆天子传》:“甲申,天子升于大北之隥,而降休于两柏之下。”《注》:“大北,大行山。”
《述异记》:“陈仓人有得异物者,其形不类猪,亦不似羊。众不能名,忽有二童子至,云此名媪。常在地下,食死人脑。若欲杀之,柏叶插其头。”
嵇康《养生论》:“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范子》:“计然曰:‘柏脂出三辅,上价升七十。”
《汉书》:“武帝造柏梁殿,群臣宴其下”。(又云“作柏梁台”。)
若其府中集乌,殿后立鹊,延陵表信而挂剑,永昌骋诈而为幕。复有擢华岳秀白于,樊衡植之而称孝,善才斫之而几诛。又若王宴有变桐之徵,李充有倳仞之志。
注释: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东方朔传》:“孝武燕未央前殿,雨新止朔。执戟在殿阶独语,上呼问之,荅曰:‘殿后柏树有鹊,立枯枝上,向东鸣。’”上遣视,如朔言。问何以知之,朔曰:‘以人事言之,风从东方来,鹊尾长傍风则蹶,必当向风而立,是以知东向鸣。新雨生枝滑,枯枝涩。是以知立枯枝。’上大笑。
《列士传》:“延陵季子解宝剑,挂徐君墓柏树。”事亦见《新序·杂事卷七》。
《后周书》:“武帝伐齐,永昌公椿屯鸡栖原。齐王宪密谓椿曰:‘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及被敕追还,率兵夜返。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翌日始悟。”事见《周书》卷十二、《北史》卷五十八。
《地理志》:“华山生文柏,一名黄肠。”
《山海经·西山经》:“白于之山,其上多松柏。”
《北齐书》卷四十五《樊逊传》:“樊衡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松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亦见于《北史》卷八十三。
《唐书·韩思彦传》:“狄仁杰补大理丞,时将军权善才坐斫昭陵柏树。仁杰奏其罪免职。高宗怒,令诛之。仁杰进曰:‘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臣不敢奉制。’帝意稍解。”
《齐书》:“王宴为员外郎,父普曜,斋前柏树,忽成梧桐。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宴后果然不能终。”亦见《南史》卷二十四。
《陈留耆旧传》:“李充丧父,有盗夜斫冢侧柏树者,充手刃之。”
既杶干以同贡,亦魍像之所畏。验其陵树,尝为宣帝之祥;泛彼中河,亦著共姜之誓。
注释:
《尚书·禹贡》:“荆州厥贡杶干栝柏。”
《风俗通》:“墓上柏树,路头石虎。《周礼》:方相氏入墟殴魍像,以其好食亡者肝脑,不能当令方相立于墓侧,而魍像畏虎,与柏,故树柏立虎。”
《汉书》卷二十七:“昭帝时,长安诸陵,柏树枯倒者悉起。后昭帝崩而卫太子孙立,是为宣帝。”原注如此,今查汉书,原文为柳树。
诗·墉风·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