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镜诫》详注1
(2022-09-25 00:38:16)
标签:
姚崇详注执镜诫异苑西京杂记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执镜诫(并序)》详注
执镜者,取其明也。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物不可以匿诈,体无得以逃形:是以野鹿窥而惭,山鸡对而舞。故君子是绘是画,置之座隅,盖将照奸回之心,绝险诐之路也。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其理焉!
秦楼明镜,鉴有余晖,色自凝晓,光能洞微。
注释:
此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是姚崇“五诫”之一。
内涵虚心:内中虚怀若谷,永不自满。涵,包容。虚心,心无成见,不自满。外分朗鉴:外型分明是明朗漂亮的镜子。西晋陆士衡《君子行》:“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匿诈:隐瞒欺诈。逃形:逃避显形。
《抱朴子内篇·登涉卷十七》载:“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讬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昔张盖蹋及偶高成二人,并精思于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着黄练单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隐!于是二人顾视镜中,乃是鹿也。因问之曰:‘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未绝,而来人即成鹿而走去。”姚崇或用此典。
《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飨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后世概括为“鸾舞”。鸾指凤凰一类的鸟。常用为吟咏爱情的典故。长孙辅《对镜吟》:“卷帘揽镜悲难语,对面相看孟门阻。掩匣翻慙双鳯来,悬台莫笑孤鸾舞。”《异苑》又载:“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为之赋其事。”史翙《仁寿镜赋》:“庸魅而野鹿羞窃,爱舞而山鸡自照。”
座隅,犹说座右。所以君子事个镜子放在身边作为座右铭一样提醒自己。
奸回:自私,奸邪。险诐(bì):邪谄不正。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见于《诗·邶风·柏舟》。茹,包容。这二句意为,我心不是镜子,不是美与丑都能包容的。原诗全诗是: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载:“汉高祖入咸阳宫,得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世名为秦镜。
凝晓说镜子自身流光溢彩。洞微,说镜子照耀纤细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