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上姚令公书》详注1
(2022-08-26 23:35:15)
标签:
姚崇详注张九龄上姚相公书曲江集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张九龄《上姚令公书》详注
月日,左拾遗张九龄谨奏记紫微令梁公阁下:
公登庙堂运天下者久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更多矣,非曲学之说,小子之虑,所能损益,亦已明矣。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亦犹用九九之术,以此道也,忍弃之乎?今君侯秉天下之钧,为圣朝之佐,大见信用,渴日太平,千载一时,胡可遇也?而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机,加以明若镜中,运如掌上,有形必察,无往不臻,朝暮羲、轩之时,何云伊、吕而已?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拟议,愚用惜焉。
注释:
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此文亦收入《曲江张先生文集》卷十六、《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唐文粹》卷七十九、《文苑英华》卷六百七十、《古文渊鉴》卷三十一、《古文雅正》卷七算是让文中公认的名篇。个别注释异文或作,校自《曲江集》影印本。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中宗景龙初年中进士,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为人耿直,以直言进谏闻名于朝,是著名的良相。文学上,其诗风朴实,意蕴深厚,对于诗歌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开元二十四年(736)因被李林甫排挤而贬至荆州长史。其上书前月日不详,应该作于开元二年,参阅《答张九龄书详注》。月日,或作日月,意同。投书有日期,文集不载日期而已。
奏记,下级言事与上,称奏记,自汉以来皆沿用。紫微令即中书令,唐改不时改来改去。姚崇封梁国公,故称姚梁公。阁下,书信中对人的敬称。一般帝王大臣用陛下、殿下、阁下、麾下、帐下,其他再低一层,换个角度说执事、侍者、左右。
先称赞姚崇在中枢经历时间长久,人事之真假、得失很是熟悉。
小子,自谦称。损益犹增删。曲学犹说一隅之说、一孔之见。
意有不尽未可息,说自己没有说完的话心中耿耿,要说出来。见容,见谅、被包容。《管子·轻重戊》:“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汉书·梅福传》:“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此处和龄盖用《汉书》典故。宋晁补之《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以推天而测地。”意思相同。忍弃之乎?自己不忍不言,而愿姚令公不忍弃置如弗闻。对方往下看的句法。
秉天下之钧,犹说执掌国家大权。钧,本义是制陶器所用的转轮,引申为国家政权。《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渴日,终日。或作渴日,意同。千载一时,强调君臣际遇的非常难得。王羲之《与会稽王笺》:“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
君侯,秦汉时对丞相的尊称。臻,至。朝暮,犹旦夕。羲,指伏羲;轩,指轩辕氏即黄帝。伊、吕,指伊尹,商汤时贤相。吕即吕尚,也称姜子牙,周文武王时的贤相。对圣君贤相的际遇,姚崇的才学,极尽夸张之能事。翻译过来是:姚公是遇见了非同寻常的君主,抓住了千年难得的机会,而且你的智慧好比明镜高悬,你的处事能力好比运天下如掌中。想看什么没有不清楚的,想做什么没有达不到的。不久你就能上致圣君成就贤相的事业。
机会难得而易失,功业即将成功。这句转折,难得易失之论,考之史实,诚为远见卓识。
而举朝之众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拟议,愚用惜焉。愚,我,自谦词,用,因而。翻译过来是:朝廷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于你,而大家感觉之前的弊端并未清除彻底,大家每有所议论,我也因而为令公大人感到惋惜。到此句式一转,原来要提意见与建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