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腹心之疾》详注1
(2022-05-30 11:46:14)
标签:
姚崇足疾腹心之疾李林甫唐玄宗 |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
《臣有腹心之疾》详注
——《松窗杂录》
姚崇为相,忽一曰对于便殿,举左足不甚轻利。上曰:“卿有足疾耶?”崇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因前奏张说罪状数百言。上怒曰:“卿归中书,宜宣与御史按其事。”而说未之知。
会朱衣吏报午后三刻,说乘马先归。崇急呼御史中丞李林甫以前诏付之。林甫语崇曰:“说多智谋,是必困之,宜以剧地。”崇构曰:“丞相得罪,未宜太逼。”林甫曰:“公必不忍耶!说当无害。”林甫正将诏付于御史,中路以马坠告假。
注释:
本文选自《松窗杂录》。可与前详注之《夜明帘解张说之难》互参。
《松窗杂录》,一卷。《唐志》作《松窗录》一卷,不着撰人。《宋志》作《松窗小录》一卷,题李濬撰。《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濬撰。未知孰是。今取《四库全书》本。
便殿,别殿,与正殿对应。
左足不其轻利。是故作“曵踵为有疾状”,左脚拖地而慢行,若有足疾。引起皇帝注意,又能落到他人之后。
足疾是表象,腹心之疾,犹说心腹之患。姚崇进言针对张说,数百言此处省略。主要内容是张与岐王勾结,疑似谋反。所以事关社稷安危,算是国之大事,是姚崇危言耸听,陷张说于不义。他本说此事,有“岐王,陛下爱弟。张说,辅臣,而密乘车出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之言。
上即皇帝,此指唐玄宗李隆基。皇帝发怒让姚崇归中书省,找御史中丞查问此案。张说尚不知此情况。
朱衣吏,是皇帝面前引导大臣上朝下朝的礼仪人员。身着朱衣,故称。《新唐书·贾餗传》:“旧制,两省官出使,得朱衣吏前导。”时张说为中书令,姚崇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姚崇想在张说归途或家中,让李林甫把张说控制住。李林甫是当时的御史中丞。
剧地,繁杂难治的地方。李林甫的意思是:张说是个足智多谋的人,这次如果一定要制服他,就要选个繁杂难治的地方,让他去。然后永世不得翻身。只此一句,见姚崇的善于机变,没有李林甫更狠毒。李林甫未开口就猜测姚崇的心计,已开口就替姚崇做好盘算,就会自己谋求了长远。有人评价说李林甫之智,源于姚崇。姚崇不过是机变权谲的开创者,李林甫才是权谲的集大成者。宋代苏舜钦《答范资政书》:“况某性疎且拙…苟致之剧地,责其功绩,徒自劳困,而无补于时也。”点出了剧地思维的目标。
说当无害:意思是张说也没有多厉害处。说审查之后不会对张说造成太大伤害。也可理解成这样审查结果不会伤害张说。以此推测姚崇,毕竟文人出身,于心不忍很正常。而李林甫,如果执手当权,必定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要治张说就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李林甫是审案高手,揣摩上级心思,也给自己留下后路。他把诏书交给其他御史,让他们捉拿张说并审理,而自己说半路从马上掉下。这样实际上既不得罪崇,又不得罪张说。他已经知道张说也许还会有一天再回朝中为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