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说意也》详注1

(2022-04-05 17:07:19)
标签:

姚崇

资治通鉴考异

司马光

张说

赵彦昭

分类: 王以悟之姚崇详注

《张说意也》详注1

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百一十载:

考异曰:世传升平源》,以为吴兢所撰云:

姚元崇初拒太平得罪,上颇德之。既诛太平,方任元崇以相,进拜同州刺史。张说素不謟,命赵彦昭骤弹之;不许。

注释:

选自《资治通鉴考异》卷二百一十。原文考异重点在论证十事要说史事,本篇题目为天天新所加,意在注意张说与姚崇的矛盾。

此句主语是姚崇。属于《资治通鉴》正本的原句。原句下面是胡三省插入的考异内容。“考异曰”以下是《资治通鉴考异》的具体内容。本文上接资治通鉴原文正文一段,内容为:甲辰,猎于渭川。上欲以同州姚元之为相,张说疾之,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之,上不纳。又使殿中监姜皎言于卜曰:“陛下常欲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上问为谁,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上曰:“此张说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当死!”皎叩头首服,上即遣中使召元之诣行在。既至,上方猎,引见,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资治通鉴考异》,司马光撰,简称《通鉴考异》。收录在资治通鉴编纂中舍弃不用的材料,并说明问题和谬误,修史时取舍的原因,胡三省将相应的内容附在资治通鉴下,标出“考异曰”,其后资治通鉴刻本下都附有考异的内容。

《升平源》,全称《开元升平源》。《新唐书》志第四十九·艺文三:“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字大亮,贞元主客郎中。)”《直斋书录解题》:“《开元升平源》一卷,唐史官吴兢撰。叙姚崇十事。”吴兢(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着有《贞观政要》。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尝论及此书。天天新个人以为,本文小说特色浓,更象是陈鸿所作。书名升平源,盖以开元盛世的缔造始于任命姚崇为相,而姚相的关键在于十事要说。

以下所引,从“姚元崇初拒太平”开始,到“紫微宫使居首座”结束。所引或许并非《开元升平源》的全文。但至少已经是主体部分。现代标点,为了不必单双引号。特此说明。

太平,太平公主。上,唐玄宗。德,感激。姚崇拒太平事,参阅《姚崇传详注》。

太平诛。太平公主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事在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

方任,将任。有计划任命的意思。同州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距离京城较近。

不謟,这里指张说明白皇帝的心思。也因为与姚崇素不相能。先此已应有隔阂。张说(yuè)(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时为中书令。姚崇拜相后,出为相州刺史。

暗中让赵彦昭弹劾姚崇,但皇帝不听。皇帝也明白张说的心思。赵彦昭,字奂然,甘州张掖人(今甘肃省张掖市),唐中宗时已为宰相。时为刑部尚书。后贬江州别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