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说

(2013-01-11 13:29:33)
标签:

迷罗

元和堂

元瑜伽

课程

文字

分类: 迷罗图文

        我说

 

 

 

   助理晶晶把我的课堂讲话整理成文字,我觉得也是一种方式,因为最近事务繁多,能用来写字的时间都被占用了,但又实在有太多东西想和朋友们分享,所以,今发一段,看看这种口语化方式,你会不会喜欢,喜欢的话,今后以这种发来与你共享,小寒节气,天气寒冷,朋友们记得添衣,保重!



                          

                              说中医

   我崇尚古时的中医,他们是不得了的人,为医之道,下可医病,中可医心,上可医国。

   中医的研究课题无非两个点:一发现问题。二解决问题。不只是我们的健康需要中医,生活中工作中都不能少了中医的指导。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你都可以学点医术,它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现代人都小瞧了咱们祖宗传下来的医术,古人不从仕,便从医,那时候精通医道的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才能瞧这个病。《黄帝内经》中讲到: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我们生于天地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是时刻受着天地自然变化所影响的。

   所以,真想治病,真想养生,你得懂天懂地其次才是懂人,否则,你那个毛病好不彻底。

 

 

   我说

 

 

   天之事:你懂么?咱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这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是不是气候是在变化的?气候变化了你就得变,这会是大冬天,你们都穿着羽绒服,但是有见过谁夏天还穿羽绒服的?因为气候变了。

   但春夏秋冬是大方向,细处上,具体上你该怎么养呢?要懂节气。

   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呀?二十四个,现在的我们快记不清了吧,小时候我记得课本上都有,老师还教我们唱节气歌,那算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呢。

   节气是我们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二十四个节点,是养生的二十四个节日。

   比方说中国人讲:清明之上不进补 。清明是什么时候?

   “4月份”

   “哎,差不多是那时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扫墓的时候。

   清明之上不进补,好多人到了春天还是要补。因为春天补肝,补肝肾的东西有好多,好多人啊吃吃吃。清明一旦进补就易上火,但凡吃了人参你就血压升高,有好多人在清明上吃人参吃到住院。所以这个得跟着气候来。那这是天的事你得懂!你得需要知道二十四节气”

   “地的事你也得懂,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对不对?”

   “你看南方北方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南方就偏潮湿闷热,北方就多寒冷干燥。多潮湿的环境下生出来的人就湿症多,多燥寒的地方生出来的人就多燥火跟寒热一些。你在不同的地域上就要有不同的调节方式。吃的东西也都不一样,南方人和北方人吃的东西一样 吗?不一样。这你得懂,她吃的药都不一样。这是地的事你得懂。

 

 

              我说

 

 

   天地你懂了,你还得懂人。人还分各种人,首先人有两种人,这个世界就两种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嘛?那在中医上不按这种分,中医也是两人:好人、病人。你们是好人还是病人?

   “好人”

   “你认为你好啊?未必。我们的身体往往不像我们想的这么简单。

   你认为你好啊,这事按中医来望闻问切,没有一个是好的,这就是中医的观点,因为每个人不叫有病,好多人去医院体检,从来没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但是一看中医各种毛病都来了。你脾虚吗?你肾虚 吗?你气血亏虚,你阴阳两虚,你阴虚内热,不断的各种问题,这都是病啊,这种病叫什么呢,未病,未形成之病。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下等的医生只会治已经发生之病,那什么是上等的医生呢?治未形成之病。

 

 

         我说

 

 

   治已病不是你们做的事,得要行医执照,那未病呢?是咱们的活。咱们得在你和你的家人未形成疾病之前,但是有些小苗头了,有一些小病根了,比方说你已经有点阴虚了,血虚了,开始气虚了,你就得注意未病了,在这个基础上被你发现,被你调理好,你就是上等的医生啦。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光是业瑜伽老师了,你们还肩负着上医。你们要成为上等的医生,上等的医生善于治未病。

   所以你看,什么是中医啊,上懂天,下懂地,中懂人,你才能给人看病,你要不懂这个你没法给人看病。但现在大多数的人不懂这个。好,你们都看过中医的书吗,咱们来说一说。这个年头什么书卖的最火呀?什么节目收视率最高啊?为什么呀,大家需要。所以会发现市面上,真的不缺养生知识的书,各种各样的养生书籍和节目

 

         我说

 

 

   有个学员甚至是家里专门有一个藏书室,不同于佛教的藏经阁他家是藏万卷养生书。是知识海量,但到最后连一个感冒也治不好。这是什么问题啊,不能学以致用就白学。很多人学的是各个点,今天说了一个补血的事,学了。明天,哎,一个调经络的事,他永远都是一个点,知识学的很片面,所以中医养生学习,如果不按照系统来学习,你永远进不了门,你永远不能掌握它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