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心法——养生修行不可不知的天文知识

标签:
中秋太阳月亮团圆养生天文潮汐补肾健康 |
一、太阳
地球绕太阳旋转为公转,地球自身转动为自转,地球自转时,向阳的一面为阳,为日。背阳的一面为阴,为夜。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24个小时,也就是
12时辰,这是一个小周期,12个时辰中,太阳光芒的明暗不同,显示一日夜的不同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人体的气血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依据引力不同而流注不同经络,从而产生气血循环的规律,这便是“子午流注”。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地球自转
365.25周,为一年。一年有12个月,四时气候变化,万物生旺死休,随之定期变化,是一个中周期。气血也随之在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的十二经络中顺序运行。
地球公转60周,为一大周期,称为“六十甲子”,气候每年各有不同,与气候相顺应的是万物灾祸,病福也是每年各不相同。
二、月亮
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随着运转不同,有阴阳朔望,晦明不同,月亮本身不会散发光芒,是以日光为光,以日光的亏盈可分为望、朔、上弦、下弦四象。
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人在月后看上去无光,称为“朔”,也就是初一的日子。离朔七日,月亮在太阳东边90°,人在月旁,视其光有半,因为光向西边,故称为“上弦月”,也便是初八左右。再过七日,太阳和月亮相对而望,人在月前,能看见其完全光明,所以称为“望”。再过七日左右,月亮在太阳西边90°,虽然也只有一半的光,但光向东方,故称为“下弦月”。
朔、弦、望在一月之内,为一周期,月月如此循环,为月周之规律。月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对于地球的影响最大表现在潮汐上,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海潮涨落的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在“朔日”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同一侧,日月吸力相合,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海水被吸摄而产生离涨,所以会引起“大潮”,在望日,太阳和月亮分别在地球的两侧,日月相对,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日月相距成直角,引潮力一纵一横,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由此可见,月亮对于地球上的水有着实质的作用力,这个力也就无外乎的影响到人体,因为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呀,所以古人认为,正如月亮由朔“弯”,到望“圆”,从初一到十五在人体正是气血逐渐旺盛的日子,所以正是锻炼、修行的好时机,而从这到月底的时间,月亮由圆变弯,人体气血也随之消退,呈现低潮期,所以要特别注意保养,减少消耗,才符合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