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的军歌
(2014-05-12 12:45:52)
兵马俑的军歌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襗)。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军歌:秦始皇兵马俑——大秦军团先辈的军歌。
涵咏体味其中饱含的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精神血脉,在受到强烈鼓舞感染的同时,我产生一个创意:应在秦始皇兵马俑——大秦军团前建一诗碑,镌刻上这首军歌。同时,配上雄浑豪迈的乐曲,以大合唱融入这不朽的伟大军阵。这样,不就再现了当年大秦军团唱着这首军歌,戮力同心,英勇无畏,纵横疆场的情景吗?真是绝配!
——谁说我们缺少军衣?我与你同穿那战袍。秦王号召我们参军抗敌,赶快修好戈与矛。战友啊,我们奔赴同一目标!
——谁说我们缺少军服?我与你同穿那内衣。秦王命令我们出兵打仗,赶快修好矛与戟。战友啊,我们出征生死相依!
——谁说我们缺少军装?我与你同穿那战裙。秦王带领我们去冲锋,赶快整好甲与刀。战友啊,我们奔向杀敌战壕!
据今人考证,这首军歌产生的背景是,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七七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进攻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这样,国难当头时诞生的这首秦军战歌,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大秦军团已传唱了五百多年。这说明,秦人不仅好勇尚武,而且崇尚武德。我深信,在这五百多年里,这首军歌世代激荡着秦军的血脉,感发着秦军的意志,是大秦军团的军魂与图腾。我还深信,千百年来,“与子同袍”战友情怀,一直是不竭如江河般流淌在历代中华优秀军人的情感血液里。
这是勇士的壮歌。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秦国热血男儿集合在军旗下,一呼百诺,踊跃参军,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慷慨赴敌、忘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可以想象,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战士们斗志昂扬地唱着这首军歌,如同朗诵誓词,对秦军来说,这不是最好的动员令吗?
唱起充满正气雄壮豪迈的战歌,立即激发出勇往直前的气概,这是一支英雄军队的标志。战士们在英雄军队中结下的战友之情,既是终生难忘的深情,也是永不衰竭的豪情,更是战友间精神上互相取暖的源泉。
大秦军团的军容凝固在兵马俑身上。
大秦军团的军魂通过这不朽的军歌遗传在世代中华军人的精神情怀里。
读懂了一支军队的军歌,就读懂了这支军队,进而也就读懂了养育这支军队的民族。
读懂了《无衣》这支军歌,就读懂了兵马俑——大秦军团和秦人。
读懂了这首军歌,我又想,在兵马俑前建不建它的诗碑,已不那么重要了。因为,重要的是,这首2700多年前诞生的军歌,数千年来,一直在激励感发着生生不息的后辈们。
后记:我曾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二十二年。这美好的年华已如水流逝,珍藏在生命深处的,就是战友情谊。它就像美酒,时间愈久愈显醇厚。在2011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战友们。
张家成 2011年7月26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