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异国经历宝宝烫伤半瓶水 |
分类: 国外篇 |
(接上篇)
在一切登记之后,终于有人推着治疗用的工具和药品之类的小车进来。他们没看宝宝腿上的伤,又是先请了翻译,告诉我们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详细到每一个环节。之后开始给宝宝在手背上扎静脉针管、吸氧、上监控。。。手背上固定的针管并没有挂药或者液体,只是预备在处理伤口时静脉注射麻醉用。因为婴儿的血管非常细难找难扎,我看到一人拿着一个什么仪器对着宝宝要扎针的地方照,立刻有一个清晰的血管放大图像出现,这样另一个操作的人就很轻易的找到血管扎了针,这种先进的方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切弄过之后,有人再一次详细的告诉我们下一步怎么治疗,细化到每一步骤,之后告诉我们一会医生就会来。
现在屋子里的监控屏上闪烁着各种弯弯曲曲的生命曲线。。。但是,宝宝的烫伤依然没有做任何处理!宝宝就这么疼着哭着,时不时的会昏睡一会。我们就这么煎熬的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哪有个人的影子进来!我不会英语,再急也没地儿问去,俩孩子一对儿博士,平时就不会越雷池一步,再急也要守规矩。我只好求小瓶子出去问,人家的医院到处静悄悄难得见到一个人,在走廊逮住一人问过一次,人家说不知道,再逮住一人正是刚离开的护士,人家说不要着急,等会医生就会来。我真是奇怪米国怎么就没有医闹!这要是在国内,分分钟就得闹起来,我内心一次次告诉我,淡定、淡定。。。这是在米国。。。我感到身体开始有点不适,舒适的软椅已经有点坐不住,看看房间也没别人,就慢慢靠着墙壁坐在了地上。。。小瓶子出去给我打了一杯放着冰块的水——好像米国医院里会有多处供人喝水的设施,除去没有开水,室温的水、冰块、咖啡、可可粉、糖、还有其它一些配咖啡的东西,供人随便免费享用——小瓶子说有人帮她打水,她没来得及说不要冰块,人家就顺手接了半杯水再接半杯冰块,这是米国人的常规喝法。我接过封着盖的大纸杯,说这会心里急躁,有冰块更好。
终于等来了人,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
这时距离我们走进医院已经过去四个半小时,而且这还是急诊!在米国,如果不是看急诊一定要事先预约。小瓶子生孩子之后有过一次发烧39以上,预约看医生,人家只是电话指导一下让去药店买退烧药,吃了不行再预约,预约几次才约到两天以后。这样比起来国内的病人要幸福太多,一般中等城市的医院,病人都可以随到随看,无论有病没病医生都会接待。但是,国内就是有医闹,米国就是没医闹!我想,这个问题也应该是学术上的问题,不知道有关部门和专家们是不是应该研究探讨一下。
来人同样请了翻译,告诉我们宝宝属于二级烫伤,脚上的伤要比腿上严重一些,再一次详细告诉我们接下来他们要怎么做,做了之后宝宝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等等。。。说完之后,非常友好的告诉我们请我们离开一会,尽管我们不太情愿,宝宝还那么小,把她交给一群陌生人会被吓坏的。但是,我们还是在宝宝惊恐的哭叫声中离开了这间治疗室。
有人把我们领到一间摆放着沙发茶几整洁的房间,让我们坐下休息一会,说等一会宝宝伤口处理完了就会来叫我们。
处理伤口和治疗的时间很快,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吧,我们过去的时候,宝宝已经完全包扎好了,烧的严重的左腿从腿根到脚像打了石膏一样裹着厚厚的绷带,右大腿处也贴的结结实实。由于我们事先已经被告知了详细的治疗过程和宝宝的反应,所以看到还在昏睡中的宝宝,知道是麻药还没过去。这时,有大夫和护士留下来给我们详细的讲解回家以后的护理方法,通过翻译解答我们的各种疑问。告诉我们挨着创伤贴了一层黑色的有透气孔的看似像胶布的东西,当我们问要不要涂药膏,被告知这个就是药,这个黑色的柔软的胶布两面都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保护层,小心揭开,两面都粘粘的,一面直接挨着伤口、一面粘着外面的纱布;这种纱布柔软多层卷曲;纱布外面才是绷带。绷带看着很像我们国内的医用绷带,但这个绷带有弹性且尽头有像牙齿一样的粘扣,绷带缠完直接摁下就很牢固了。大夫细心的一次次告诉我们使用方法并让我们上手实习,之后告诉我们:宝宝的包扎是可以七天不要动的,但是如果有液体渗出太多或者绷带开了,我们才需要用刚学习的方法操作。并告诉我们,宝宝要活动随便活动不要限制,宁肯伤口裂开也不要限制宝宝的活动。之后给我们一大包备用的包扎用的各种药胶布、纱布、绷带。。。里面甚至有一把医用剪刀,预约了我们五天之后的礼拜四上午十点半到烧伤科换药(这里是急诊),开了两种止疼药和一个麻醉止疼药,后者是下次换药之前半个小时服用的。米国的医院开出的药是需要我们自己到定点药店去取的,医院开了药会直接网传给药店。之后告诉我们在这里等宝宝完全醒来观察一会再拔去监控带宝宝回家。
感受着这么先进的治疗和体贴入微的服务,等那么久的不快一扫而空。
(手机博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