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宝烫伤异国经历半瓶水 |
分类: 国外篇 |
(接上篇)
终于,终于我们被带进了一间治疗室。因为之前曾陪过小瓶子在米国医院生孩子,有点熟悉这种一病人一单间的治疗室。米国医生尊贵的很,不会像国内医生那样坐在诊断室等病人一个一个上门给诊断治疗,人家会呆在自己愿意呆的地方或者是应该呆的地方到他认为需要见病人的时候才会闪亮登场,当然这个时候也会是病人一切资料包括检查资料都齐全并看过了。
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治疗室以后就礼貌的退了出去。这间治疗室,中间放着一张能连接各种仪器转换各种角度的看着非常先进的床,周围摆放有各种仪器、各种显示屏(好像有五个)、桌子上有电脑、供病人和陪同人员坐的一把大的摇摇椅、两把很舒服的软椅、墙上安装有小朋友的玩具、一个洗手水池、墙上的柜子里有医护人员用的各种用具、旁边墙上固定有不同型号的一次性医用手套可供随用随取(好像米国医院很多地方都放有这个)。。。还有一些恕不一一赘述。
稍顷,满面笑容进来一人,直接在翻译器上选择并呼叫中文翻译,立刻有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屏幕上对着我们说:你好,我是你们的翻译。。。。在小瓶子生孩子之前之后已经多次接触过这种翻译方式,米国医院的这种服务真的是非常到位和先进。其实小瓶子夫妇已经在国外生活学习了五年半,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英语应该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但是一些医疗专业术语估计交流比较吃力,而米国医院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为了交流顺利,就直接叫翻译了。通过翻译,来人把宝宝出生前后的所有健康状况问的详细又详细,所有能想到的病都问过有没有,得知宝宝一直很健康就开始问宝爸宝妈的健康状况,遗传病史。。。查过祖宗几代再问宝宝怎么烫伤的。。。终于问完之后也不忘“Thank you”之后告退。我们抱着哭着的宝宝焦急的在小小的治疗室转悠。。。
良久,又进来一人,依然先请翻译,之后又开始询问,问过种种重复的问题又重点问吃过什么药,对什么药过敏,用过什么麻药,有没有对麻药过敏。。。等等,等等,之后又开始查祖宗几代的麻药史。。。终于,终于问完走了。。。
一会儿,又进来一人,开始对着宝宝的烫伤部位翻来覆去拍照,拍完“Thank you”,离开。
再一会,又进来一人,也是先请翻译,之后又开始询问,问过一些重复问题后开始无休止的问宝宝是怎么烫伤的,她好像不明白家里为什么会有一壶烧开的水等着宝宝去抓(米国人根本不喝开水,所有的地方包括机场在内都没有开水,我住过几次酒店,不仅没开水喝,连烧水壶也没有,宝宝出生后医院交代喝奶用室温,不要放冰块,根本没有奶热了再喝这一说,所以他们是真的不理解),之后通过翻译一再纠缠宝宝为什么去把开水打翻,难不成是我故意烧了开水把宝宝烫伤?应该是翻译越解释鬼子越迷糊。。终于抱着宝宝的女婿有点耐不住了,告诉鬼子说不要翻译,他自己来回答。这人记录完,又是一通拍照。。。终于,终于,这人也走了。
到了治疗室之后两个小时就这么给问过去了!!活生生看着宝宝腿上的皮退掉,又看着宝宝一只小脚慢慢起大泡并连成一个,覆盖了整个小脚。到医院已经三个多小时,宝宝的烫伤还没做任何处理,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先后询问记录的三个人应该代表三方面——主治医生、麻醉师、保险公司——三方问完才能治疗,一个也不能少。米国医疗费非常昂贵,大夫出场一下动辄几千美元是常事,所以大夫都是最有钱的那批人,而且大夫工作轻松尊贵又舒适,边缘工作全是护士做的。写到这里,真为国内的医生们叫屈!保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烫伤应该治疗也很贵,弄清楚事实和责任应该也是走保险所必须的,不弄清楚治疗费用没法出,但这一切都是我后来猜测的,没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一遍一遍的询问和记录,人家程序就是这样,天塌下来也得遵守。事实上后来自费是非常小的部分。
(手机博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