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翁VS听歌
(2008-07-12 11:24:56)
标签:
爱在中国行中国文明史学术探讨朋友莲翁听歌半瓶水文化 |
分类: 随笔 |
莲翁VS听歌
近两天莲翁和听歌二位朋友在这里研讨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半瓶水连听都没听说的“断代工程”问题,这可是学者们的话题,半瓶水端茶递水布置场地,之后悄悄站在后排作记录,记录完了就发上来供大家学习和讨论。
莲翁:
很高兴在瓶水朋友的博客中结识了听歌朋友,莲翁深感荣幸。看了瓶水朋友转载的听歌朋友的文章,感觉到听歌朋友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问题很有一定的深度,莲翁很是敬佩。
莲翁只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对于房屋、楼堂、桥梁、管涵可以说是略知一二,对于历史、诗词和联律只是稍感兴趣而已,甚至连“略知皮毛”也谈不上。
莲翁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略有些文化的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以及古代历史应该懂得一点点,否则会贻笑大方的。所以也就硬着头皮去读些与建筑工程没有多大关系的历史、诗词和联律方面的知识丛刊。因为这些知识毕竟与中国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不仅仅是中国文学艺术瑰宝中的奇芭,也是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看了听歌朋友上面的文章以及文章中的观点,与莲翁的看法可说是大同小异。
听歌在此提供一些资料,也包含了我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下:
1、中国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至今仍争论不已的问题。国际史学界一直不承认中国古书文献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存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2004年3月第1版,人民出版社)写到“假设的夏朝遗迹《夏朝文化遗址,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明》”。顾颉刚等学者也一直认为夏代的存在缺乏依据。
2、夏代积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471年说;二是431年说。关于471年说与431年说相差40年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说法是471年包括羿、浞(古时两位部落首领)短时期取代夏的“无王”阶段,而431年说法是不包括“无王”阶段;第二种说法是471年自禹代舜时起算,431年自禹元年起算,因此二者有时间差。
3、断代工程定夏代的开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始年定为公元前1600年(这两个都是框架估算时间),盘庚迁殷定为公元前1300年,但不能对每个时期相应的帝王都给出一个准确的年数,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4、夏代有五星聚会天象传世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传说,应该说夏代的历史资料要比商代前期多一些,也准确一些。听歌认为“夏代开年定为公元前2070年的最大负偏差是39年,正向偏差1年,即夏代开年在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2031年之间(这不包括商代定的同向偏差之累计)”。
5、听歌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考古学家在殷墟古迹中发现的青铜器、甲骨文、商代建筑等人类文化沉积,是需要商代前期、夏代,甚至追朔到炎黄时期的演化过程。尽管秦朝以来有一些破坏人类文明历史现象发生,但文明史有着强烈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这是不能否认的。我同时也认为夏代有了文明,最多是不太成熟而已。
听歌朋友在以上五条内容当中,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也没有确切的定论。这与莲翁所知的一点点知识并不矛盾。
莲翁摘要如下:
1、范文澜在《中国通史》(2004年3月第1版,人民出版社)写到“假设的夏朝遗迹《夏朝文化遗址,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明》”。顾颉刚等学者也一直认为夏代的存在缺乏依据。
2、夏代积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471年说;二是431年说。
3、断代工程定夏代的开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始年定为公元前1600年(这两个都是框架估算时间),盘庚迁殷定为公元前1300年,但不能对每个时期相应的帝王都给出一个准确的年数,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4、听歌认为“夏代开年定为公元前2070年的最大负偏差是39年,正向偏差1年,即夏代开年在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2031年之间(这不包括商代定的同向偏差之累计)”。
【莲翁注:公元前2071年---公元前2031年;偏差范围40年。与莲翁的“饺子论(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说是吃饱了,我看当时少吃一、两个或者是再多吃两三个饺子问题也不大。)
”并不矛盾。】
5、我同时也认为夏代有了文明,最多是不太成熟而已。
从以上五点不难看出,莲翁所说的:“关于‘中国历史到底有多长的问题’同样是学术界的争论问题。”恰如其分。与听歌朋友并没有分歧。
飞雪透征袍:
这段历史从没动过脑子,只是学历史时老师讲,中国有确切的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干支庚申,称为共和元年。当时应该是西周时期吧。如果从那时起算才2849年。哈哈!不知道怎么算法。也许现在的断代工程又有新的进展?不过还是尽早有个比较同意(统一)的认识为好。韩国把中国的很多文化遗产给抢注了。包括端午节,针灸,最近又传出孔子是韩国血统,八卦是韩国人发明的?连日本人看着都不忿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