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

(2008-07-10 15:48:51)
标签:

朋友

听歌

莲翁

大漠孤烟

诗词

点评

讨论

学术

半瓶水

文化

分类: 诗词

   前天半瓶水在博客里发表了朋友听歌的诗作《丈人峯下吟三皇五帝并赠送为断代工程付出汗水的朋友 》。说实话,半瓶水连这标题都看不懂,更别说看懂这篇气势恢宏的古体诗的含义了。为了让朋友的佳作不走样,半瓶水顺带发了和QQ好友听歌的部分聊天记录。没想到虽然半瓶水这里是幽深的小巷,但是有了好酒,香气照样能引来了大师级的品者。下面就是莲翁和大漠孤烟两位兄长在半瓶水那里的点评,凭瓶子里那丁点浅水,无论是在学术上和文学上都不敢参加三位师长的讨论,直接复制过来发在博文里,心中窃喜异常,这下瓶子里的水快溢出来了,虽然不是自己的水,但是总是自己的瓶子啊。

真诚感谢莲翁、大漠孤烟、听歌三位朋友的到来!

 莲翁:

莲翁对于联律知识也知皮毛而已。《诗词联律》如同浩瀚的海洋,深不可测。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当中。


网络无边高人辈出,有道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真人还不曾露面哪!!

 

关于“中国历史到底有多长的问题”同样是学术界的争论问题。
西方国家的历史学术界的部分专家论点认为:中国历史夏朝(约为前2025年—约前1600年), 其文化/文明程度介乎新石器晚期文化和远古文明之间。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确凿依据,因此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应该是商朝。并且按照他们所定的文明标准,中国的文明史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盘庚迁殷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史其实只有3000年,而不是5000年。

  

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从解放后发现的考古资料和对古代文献的重新整理,应该说我国的文明史有六千年左右”。

听歌朋友的五言长诗讲的就是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我也非常赞成研究三皇五帝史,我们首先要证实三皇五帝作为历史人物、氏族、国族的历史存在,其次是其生活的地域和年代。这个前提解决之后,才能使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落在实处。
龙凤文化 、太极八卦天文学文化、天人合一形音义兼俱的中国文字、祭祀天主地主人主(祖先)的礼制是研究三皇五帝时代文明的切入点。 这些个研究工作岂是一人可为之的?莲翁不要说是望而却步,简直是“听而却步”了。


中国历史到底有多长?

听歌 21:26:17
现在看,是没有5000年
听歌 21:26:28
是这样的:
空空 21:26:29
哦  
听歌 21:27:01
我的计算的时间是4488年

中国历史是不是听歌朋友所说的4488年哪?难道不可以再长上一、二年或是再短上四、五年哪?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说是吃饱了,我看当时少吃一、两个或者是再多吃两三个饺子问题也不大。


研究三皇五帝、研究中国历史的年限这可不是凭空而论的问题哦!莲翁不是历史学家不敢妄加评论。莲翁只知道要用事实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莲翁只是开个玩笑罢了,诸位朋友们可千万不要当真!!!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    

 

 大漠孤烟:

 

大漠孤烟感谢《半瓶水》朋友。我也随着连翁称呼你为瓶水朋友吧!!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问题的确有一个断代的问题。人们常说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都属于中国古代传说,并无可查可考的确凿依据。


人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在我们的《辞海》或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两种说法。


一种解释税:“三皇”是指“伏羲”、“燧火氏”以及“神农”。另一种解释说:“三皇”是指“天皇”、“地皇”和“人皇”。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哪一种说法有足够的可查可考的确凿依据?

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找到。

 

大漠孤烟有感而写的一首《中国历史朝代歌》请瓶水朋友指正。

     《中国历史朝代歌》
盘古开天无史记,   三皇传载两源头。
伏羲燧火神农氏,   天地人皇各因由。
黄颛帝尧舜五帝,   禹王立夏至桀收。
商殷自汤传六百,   武王伐纣有西周。
东周列国诸侯斗,   秦吞六国统九州。
刘氏西汉传东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
两晋之后分南北,   隋唐五代至后周。
北宋南宋元朝继,   明清民国史千秋。
此篇歌谣能熟背,   历史朝代记心头。

博一笑而已         ...........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莲翁、大漠孤烟的点评

 

 相关连接:

丈人峯下吟三皇五帝并赠送为断代工程付出汗水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