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当代范进复读折腾14年而立之后进清华中国教育之悲哀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报载:年逾“而立”的32岁考霸吴善柳,2000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经过一年复读,于2001年他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读了三年大学后辍学打工了。接着开始断断续续地在多所高中复读,2007年起重新连续被北大、北师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等7所名校录取,但都没有去报到读书。今年他第十次参加高考,成为广西钦州市理科状元,以68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复读”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摇钱树”,“高分复读生”更是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创政绩树名牌的强大资源。一年又一年的复读,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就是“人(岁月)财(经济)两空”,而教育培训机构则就是在“谋财害命”了!
目前“复读”在主流媒体的大肆宣传下已经成为家长们的“精英意识”,成为应届优秀高中毕业生“最勇敢的选择”,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下“北大清华”已经成了“高中教育”培养人的标志性目标。
目前社会微信都在津津乐道于励志“不言放弃”以鼓励复读,在很多“有识之士”(恕我不客气地加个引号,因为我怀疑在这一问题上他们是否真的“有识”)的眼里“吴善柳”——又一个坚韧不拔的励志模范人物诞生了。
可是我对此总觉得有一种很悲哀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今年才有,早在2006年我开始关注《高三家长博客圈》时就有了,当时我还没有开通博客,只是在朋友的博客上用“龚老师”的昵称发表评论与留言。
开博后,我曾经写过很多有关复读的文章,现在根据回忆搜到如下几篇(应该不止这几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搜):
我曾经在关于“复读四年,终圆清华梦”的新闻报道后评论过“用复读四年的‘时间成本’来梦圆清华,实在不值”,我说过“这个四年复读的纪录,很快必将被八年、十年的新纪录所打破。这仅仅是一种预测,绝不是我的希望。我的观点——复读,一年够了”。“复读四年,终圆清华梦”决不可以作为励志故事,复读八年、十年更应遭到谴责。
有坚决支持复读的朋友嘲笑我:“目标的实现要计算时间成本吗?”没错,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干一切事情都要讲究时间成本,归根结底就是讲究效率。
也有人说“你用这样的预测(八年、十年的新纪录)来反对‘复读’是不是太夸张了,你真以为复读者会有什么精神问题而去复读八年甚至十年吗?”事实说明了我的预测没有夸张,复读四年被你们赞为不言放弃的模范,复读八年十年的人精神更是可嘉,怎么会是“精神”有问题呢?
其实我对复读并不是一概而论地持反对意见的。我只反对非985、211不读的高分复读行为,对于由于偶然失误而使高考成绩反常地豁边得低分的复读者,我则寄予深深的同情,我同样写过不少支持鼓励的博文:
要让所有同学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对于高分复读异常现象,社会(媒体、学校、家长、培训机构)不应该加以鼓励和吹捧,鼓励和吹捧就会使这些学生深陷于“无所作为”的“迷宫”里反复地去“复读冲刺”。
我并不希望我的“关于反复复读的时间纪录不断地被打破”的预测不断地得到证实。
窃以为年过“而立”的32岁考霸吴善柳超越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真可谓一个新时代“范进”,而这样“范进中举”式的考霸绝对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励志哥”。
我们不该像胡屠户那样对这个文曲星崇拜得五体投地,反倒是应该给他击一猛掌,为他“十四年折腾、十年高考”归纳总结出“七宗罪”:
1.你牺牲了18岁到32岁人生学习、积累、进步的最佳阶段,你把自己成功过程大致推移了14年,也就是说你抹去掉你生命中最美好的14年,重复着高中课程的复习、复习、复习……
2.尽管你父母不会为你的无知计较,但是“你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大量的家庭经济资源”是不争的事实。除非你家经济收入是来源于不正常的渠道,否则这些都是你值得好好珍惜的“父母血汗所得”。
3.你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你是复读辅导培训机构“谋财、害命”的帮凶。
4.你毫无诚信。高考志愿表是一种“承诺”,一旦被录取必须信守“承诺”按时报到,而你所填志愿除了清华外,全是假“志愿”,说明你缺乏基本诚信。
5.你破坏了北大、北师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等许多高校的招生计划,按照现今招生办法,没有“备取生”(备用替补录取)制度,退回的档案无法取回。拒绝报到就是破坏了录取你的学校的招生计划。
6.你白白占据了社会机会不用,使别人失去了机会,譬如你被北大录取,就挤掉了另一名原本可以录取在北大的考生,你没有去报到,北大不会补发通知录取被你挤掉的那位考生。受你影响的考生尽管只有一个,但是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是100%。
7.你无端占据了社会空间,14年来你好像一个一直不肯下车的乘客,始终占据着车上的一个位置。你也许觉得没有得到很多的社会服务,你也许认为每高考一次,考场里也只要多加一个座位、阅卷老师不会因此增加多少工作量。但是你要知道像你一样的人现在社会上不少,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是明显的。
写于2014-07-20-23:40
定时于2014-07-22-07:15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