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
(2011-04-04 22:54:29)
标签:
清明节寒食节介子推韩国申遗 |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
能把“寒食节文化”之“申遗”权利
让给韩国吗?
清明踏青狂欢,寒食祭奠先祖
莫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成了我国法定节假日,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给清明节定为法定休假日。其实,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朝廷就规定寒食连清明一共休假七天。
寒食和清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就自然要追溯一下清明和寒食的由来。
清明本来纯粹是农事节气。
旧历法是以月相制定的,而农事要与气候周期吻合,旧历法是无法适应农事需要的。聪明的中国人又从地球公转周期,设置出太阳360°黄经,每15°设一个农事节气,才按照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制定出24个节气。
24个节气的真实意义在于“历法”、“农事”、“气候”、“花草”。除此之外,皆是人们逐渐附会上去,也就是说现代所能罗列出来的24个节气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也没有很长历史,有的可能只有150年的历史。
24个节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老祖宗虽然没有日心说,可是观察统计的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却非常精准。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春风杨柳万千条”时。
而寒食与清明是完全无关的,清明是节气,寒食是上坟扫墓、祭奠先祖的节日。
寒食称为上坟扫墓、祭奠先祖的节日,也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现在公认的出典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介子推”。
当时晋文公逃亡在外衣食无着,介子推“割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成功复国,请介子推出山领取封赏,介子推见晋文公已经走向腐败,决定隐居拒绝出山应聘受赏。文公便出了一个“三面放火烧山逼其下山”的馊主意,谁知介子推誓不下山抱树而死,是日恰是冬至日算起的第105日。从此文公在每年的介子推忌日(冬至之后的105日),禁用烟火,不吃热食。
遂形成中华民族立“寒食”为节,以此“褒扬忠君爱国思想,倡导反腐廉政建设”。2500年来,寒食节也就逐渐演变为祭祖扫墓的文化传统。
由于寒食节是冬至算起的第105天,所以寒食节一般就在清明节(4月4日、5日、6日)的前一天,或者是清明节当日,或节前两天。
从2010年12月22日冬至第一天算起,第105天正好就是今年的4月5日“清明节”。
现在清明具有的民俗文化内容,并非古已有之,而是逐渐演变过来的。民初已经没有寒食节祭祖扫墓的讲法了,可能是(未经考证)清朝末年才逐渐形成“清明文化”与“寒食文化”混为一谈的习俗的。
是不是一定要把“清明文化”与“寒食文化”完全分开,这倒不必。
但是把“清明文化”与“寒食文化”完全混淆,让我们后代(实际上包括很多现代人)不知道“寒食文化”的意义,确实是个巨大的杯具。
然而我们的近邻韩国,至今还保留着寒食节祭祖扫墓的文化传统。“端午节文化”已经被他们抢先“申遗”了,将来一定会有一天韩国将“寒食节”拿出来“申遗”的,大家拭目以待吧,到时候不知道中国会有何话说?
顺便说一句:昨天(2011年4月3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同志的“弘扬清明文化有利于和谐”实在是一篇牵强附会的政治论文。更不要说里面还有诸多常识性的错误。
【】【】【】【】【】【】【】【】【】【】【】【】【】
百度一下唐诗、宋词,“清明文化”就是:踏青、探春、寻花、问柳、放风筝、荡秋千、击鞠、斗鸡,甚至拔河比赛,简直就是一个狂欢节。而“寒食文化”却是包罗万象除了“踏青”之外,主题是“上坟扫墓、祭奠先祖”。
寒食
唐·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把“寒食节”的由来交代得十分清楚。
途中寒食
唐·许浑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把“寒食”和“清明”分廓得多么的明晰。
嘉兴寒食
唐·徐凝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
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予纸钱来。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林,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潇潇风雨人归去。
襄阳路逢寒食
唐·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着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寒食日
唐·云表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寒食郊外
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三月
唐·韩偓
辛夷才谢小桃发,踏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知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寒食行
唐·王建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寒食
唐·卢纶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
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
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寒食虽然禁火,但是蜡烛还是可以点的。请看韩翃的千古佳句。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既可以上坟扫墓祭奠先祖,也可以与家人亲朋好友一起外出踏青探春旅游。请看元稹的七绝。
寒食日
唐·元稹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碧水青山无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
寒食禁烟火是民俗,可是穷苦老百姓,不动火灶也不全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因为穷得叮当响,没有动烟火的条件。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而公子王孙们却完全不一样了。
洛中寒食二首
唐·皮日休
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
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
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唐·韦庄
【其一】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其二】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其三】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其四】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其五】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相关链接:
清明节寒食节,扫墓祭祖究竟应该是哪一天?(2009-04-04)
2014清明节有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