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顾秉林校长“谈招生上的教育不公”

(2010-03-11 08:27:19)
标签:

高考

清华

顾秉林

教育公平

山东考生

招生指标

校园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清华顾秉林校长评论山东考生对招生指标的不满
关于教育公平——根据入学表现确定地区指标

这是信口雌黄还是真有清华山东学生的表现数据

http://news.qq.com/a/20100305/000424.htm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接受采访时坦承,由于历史缘由,中国的教育不公平是存在的,而清华大学目前正在致力于调整,力图逐步消除招生时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目前,部分大学提出按照各地考生人数来确定招生指标,但顾秉林表示,这个方案也不合理,就好比按照姓氏占百家姓的比例来确定招生指标一样,其结果是找了一个更不合理的办法,来代替现在不太合理的办法

  ——山路水桥点评,把“按照各地考生人数来确定招生指标”比喻为“按照姓氏占百家姓的比例来确定招生指标”顾秉林校长玩弄的把戏在逻辑上称为“偷换概念”,把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和一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完全不同的事混淆在一起。 

  顾秉林说,教育不公平主要是历史缘由造成的,目前,清华、北大在北京地区和外地区招生比例,在全世界名校中都算是做得比较好的。

  ——山路水桥点评,顾校长应该在适当时候公布数据,让人心服口服,另外请顾校长不要拿招了多少“老”“少”“边”地区的学生和美英作比较,欧美没有“老”“少”“边”地区。

  比如清华在北京招生15%,北大是18%。但仍然有很多省市认为在自己的地区招生人数太少。比如,清华在山东省每年招5%的学生,就招来了“不满”。

  ——山路水桥点评,顾校长再次玩弄逻辑上的“偷换概念”。 把“各地考生人数的比例”偷换成了“学校招生指标比例”。老百姓不需要这两个数据的比较,需要知道的是这15%的学生占了北京考生的百分比数和这5%的学生占了山东考生的百分比数。

  顾秉林说,清华设想采取一个动态标准,依然拿山东举例,每年招5%的山东学生,再进行跟踪,从清华学生里挑出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当中,山东分别占多少。如果最好的当中,山东超过5%,而最差的当中低于5%,说明在山东招少了,要调整。

  ——山路水桥点评,这是“设想”中将要采取的动态标准,那么以前确定的这个15%和5%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否也有过内部掌握的不能公开的动态标准和数据,能公布吗?还是根本没有,而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如果顾校长真的想采取的动态标准,那么应该把清华最差的学生拿出来比。在我几十年高校教学生涯的感觉中,总是觉得在最差的学生当中,山东、河南、安徽的学生比例未必高,反倒是大城市学生的比例明显更高一些,而就是这些学生对整个学校学风的影响最大。

  “只能逐步地消除区域之间的教育不公平。但如果采取上述办法,对西部的倾斜就成了问题,我们还会想其他一些办法来弥补,比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倾斜等。”

  ——山路水桥点评,这个动态标准还没有出炉,就被自己给否定掉了。

  其实“如果真的最好的学生当中,山东超过5%,而最差的学生当中山东低于了5%,说明在山东招少了”。清华也不准备调整这5%——会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倾斜”。

  如果学校真愿意调整也很简单,少招一点北京学生就可以了——如果最差的学生当中,北京学生比例超过15%。这样—点也不会影响“对西部和少数民族的倾斜”。

  真“按照各地考生人数来确定招生指标”了,如果再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采取倾斜,当然又会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对大城市照顾不到了。

  说到底,顾校长的“动态标准”,既没有以前的数据支持,也怕执行后真的需要多招山东考生而影响了“对西部和少数民族的倾斜”,所以根本不打算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

 
适当按地区考生数确定招生指标体现教育公平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0-03-11 09:00    截止时间:2010-05-11 08: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