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儿啃老”切莫成为中华特色

(2010-03-02 08:44:33)
标签:

学历愈高

工作条件挑剔

薪酬期望高

失业率越大

家长有责

教育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养儿啃老”切莫成为中华特色 

  山路水桥今天(注:2曰27日写的草稿)在《团结报》上看到如下的【台岛万象】说的是“台岛年轻人,学历愈高,失业率越大——受教育程度高,对工作条件比较挑剔,加之没有家庭经济负担”。

“养儿啃老”切莫成为中华特色

  这使山路水桥我记起了两年前曾经写过的一篇《“高也成,低也就”方显名校生就业优势》中说到过的情况。

  看来大陆、台岛在这一方面也有共同特色: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就“啃”老。而家长也宁愿被“啃”,非要让孩子找个好工作不可。

 

  应该说名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具有绝对“强大”的优势,但是由于他们本人和家长对于“目标企业层次的要求”和“薪水的要求”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名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就业问题与一般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倒变得一样地不乐观,甚至更严峻。

  在该文里,我毫不夸张地说,名校生就业难的现象,在根本上是学生与家长自身的问题——“不善于经营推销自己”:

  市场那么大,你却只注意眼前一个小小的角落;

  竞争那么大,你却不肯放下自己那高高的要价。

  我当时就对名校毕业生和家长们说:谁也不会怀疑你们的知识和能力,谁也不会在招聘时故意冷落你们,只有当你们在就业问题上能够

掌握“高也成,低也就”的原则;

忘记自己是“名门望族”的身份。

的时候你们比一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出路上的优势,才可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否则就真的很难说了。

  非名校毕业生的实力比你们确实可能逊色一点,其实可能也就是逊色那么“一点”。但是,由于他们头顶上没有“名门望族”的光环,没有太高的薪金期望,倒也打拼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当时有些家长根本没有正确理解我说的意思。

  家长们在孩子报考大学时研究热门专业,高薪酬专业,出发点是无可非议的。

  我在2007年初确实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读研》里说过“如果读名校、读研、读博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就业,就是为了薪酬,可能反倒为将来的就业问题出现困难,埋下了不该有的伏笔”。但是我没有说过“读名校、读硕、读博就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差的工作,低薪的工作。”

 

  面对不断地在变化的情况,有家长发誓要帮孩子找一份好工作,“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我宁愿养他一辈子,我又不是养不起”。

  我非常佩服这些牛人家长有“魄力”、有“气度”!但是我还是要对这些高学历、高薪的家长们说,千万不要发誓“养一辈子”、被“啃”一辈子。使不得啊,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你的一时糊涂,将会“害”了孩子一辈子!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养儿防老”,虽然今天老人可能有了较好的社会保障,不太十分依赖儿孙们了。“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要改变了,但是千万不要改变成“养儿‘啃’老”——这个话对台岛同胞说,也对大陆同胞说,

 

关于最佳购物方案的趣味数学题

台岛年轻人:学历愈高失业率越大

http://www.tuanjiebao.com/2010/3-1/1116.shtml 

受教育程度高,对工作条件比较挑剔,加之没有家庭经济负担


    据台媒报道   台湾失业率飙高,到底谁是主要“长期失业者”?答案不是大家认为就业最弱势的“中高龄劳工”,而是年轻人。台“劳委会”分析“主计处”资料,意外发现“长期失业者”中,竟以20-34岁年轻人占最大宗,占近半数(49.5%),真正中高龄只有二成七,而且大专院校以上更占四成。
    “劳委会”今年锁定“中高龄”及“长期失业者”为协助就业主要对象,“劳委会”进一步分析“长期失业者”族群时,发现若以45岁中高龄劳工为基准,则七成三都是中高龄以下劳工,也就是说,“长期失业者”中,真正中高龄只占二成七。
    若以教育程度观察,11.5万名长期失业劳工中,大专以上占4.8万人,约41.7%,符合目前学历愈高,失业率愈高的趋势。
    联合晚报报道,“劳委会”认为此一现象与年轻人教育程度提高,因为无后顾之忧,对工作条件要求较高,不愿屈就有关。其次,少子化趋势下,家庭过度保护独子,也可能造成年轻人习惯依赖家庭,有些社会潮流观察专家甚至将此类年轻人称为“啃老族”,就是长期仰赖父母提供经济资助,不愿投入就业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