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也成,低也就”方显名校生就业优势
(2008-07-31 23:33:59)
标签: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高不成低不就名校毕业生就业也严峻教育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长期以来,名校毕业生就是“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尚在襁褓之中婚配问题就都已经完满解决了。
可是近年来却传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闻”,说这些“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干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极不相关的“营生”,甚至干着与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极不相称的“勾当”。
这些报道和评论中确有不少是有不同程度的偏颇之处,在对于“相称”和“相关”概念的认识上,反映出了某些媒体人士“思想上的落伍”和“观念上陈腐”。
但同时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深切地看到了“皇帝女儿也愁嫁”——名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确实是越来越严峻了。
以前一直听说,某些大型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很“牛”,只根据应聘者的实力,而不管其是否为“出身”于“名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公司是以自己产品的品质来维护自己的声誉的,绝对不是以员工的学历、学位来作为自家骄傲的资本。
只有中小型企业为了顾及面子,凑员工数中“名校毕业”的百分比,以此为自己壮气势、争声誉,才拼命招聘“名校毕业生”、“高学位毕业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由于上述所说的某些媒体人士的“落伍思想”和“陈腐观念”误导了名校毕业生的“既然是高不成,索性也低不就”的就业取向。使某些名校毕业生成了众人所不欢迎的“牛人”。
应该说名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具有绝对“强大”的优势,由于对于“目标企业层次的要求”和“薪水期望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名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一般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反倒变得一样地不乐观,甚至更严峻。
看了下面一段新闻,大家可以明白,现在不仅是讲究实在的大型企业,连多数中小型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更愿意选择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因为他们能够更脚踏实地、更爱岗敬业、更友爱同事、更安心稳定,而且他们在薪酬方面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要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名校生就业难的现象,在根本上是学生与家长自身的问题“不善于经营推销自己”:
市场那么大,你却只注意眼前一个小小的角落;
竞争那么大,你却不肯放下自己那高高的要价。
我只想对名校毕业生说如下几句话:谁也不会怀疑你们的知识和能力,谁也不会在招聘时故意冷落你们,只有当你们在就业问题上能够
●●掌握“高也成,低也就”的原则;
●●忘记自己是“名门望族”的身份。
的时候,你们比一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出路上的优势,才可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否则就真的很难说了。
非名校毕业生其实并不比你们差很多,但是,由于他们头顶上没有“名门望族”的光环,倒也打拼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附件:
中小企业故意避招名校生
“我用的不是最优秀的学生,这我清楚,但我不敢招名校的学生,对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根本留不住那样的人。”昨天,一位某小型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原来在两三年内,这家企业连续跳走了多名进单位一两年的大学毕业生新员工,刚刚手把手教会一些专业领域的技能,员工就跳向大企业。这位负责人说,因为就业压力大,一些名校的学生也不容易毕业后立刻在心仪的大企业找到岗位,为了“曲线就业”,他们采用先低就,进入中小企业一两年,积累工作经验后跳槽去大公司。这种方式被业内人戏称为“骑驴找马”。从大学生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就业策略,但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却觉得受到了伤害。为了不当跳板、不当驴,一些中小企业出此下策,宁愿招收资质、能力等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觉得,这样的新员工更容易珍惜自己拥有的岗位,忠诚度更高。
以上摘自《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qzjy/news/2008/07-31/1331034.shtml
2008年07月31日
13:49 《大学生成就业最弱势群体 "自雇"以缓解就业难》。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