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令人“哑然失笑”

(2009-01-28 21:33:12)
标签: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再次遭遇破解

旧闻新炒

教育

分类: 忽悠乱弹及其他

  山路水桥漫话:昨天网上网下最热闹的文化新闻是:华裔初中生“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

  仔细阅读全文:

“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令人“哑然失笑”

 

  看了这则“新闻”,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这是什么“新闻”啊?

  日本共同社和出版商实在是孤陋寡闻啊!

  对于日本朋友的轰动和炒作,还觉有三分情有可原。而对于作为中国文化人代表的某些著名网站和知名媒体人,因无知而跟着一起起哄,就令人感到有点莫名其妙或者无限悲哀了!

  当然,对于一般的朋友,可能确实也无法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真情实况。跟着起哄,我只能觉得有点可怜兮兮。

  我孙女自打会读李白的这首诗时,他爷爷就告诉了她,现在我们读的这首《静夜思》,实际上很可能部分内容字词已经不是李白写的原作,而是曾被人篡改过了。

  说李白的诗可能曾经被人篡改过,我是有根据的:这是我小时候(五十多年前)就听老师说的,而且还知道了“篡改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反清复明”的思想,将“举头望‘’月”篡改成了“举头望‘’月”,这个篡改是糊涂皇帝康熙被“忽悠”而审定通过的。

  我跟我孙女说:虽然这也仅仅是一种“传说”而已,爷爷也没本事考证,但是我几十年从很多独立渠道得到了同样的“传说”。

  自从近四年里学会了上网,搜素到了“李白的《静夜思》诗被人篡改过”确有真凭实据,然而“传递反清复明的思想”只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

  就在七八个月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将“前明月光”一诗中的“”解释为“胡床”即“马扎”,此说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因为我在五十多年前就接受了我老师的“说法”:这里的“床”不是卧具,而是“井栏”。所以对“马扎”一说感到十分惊诧,就给予过一定关注及批判性评论。

  也就在这段时间内,在网上查到了:“举头望‘明’月”原来还不是“举头望‘’月”,而是“举头望‘’月”。这些与“反”思想似乎是“浑身勿搭界”,也许还冤枉了“康熙是个糊涂虫”。

  看来语文课本今天到了非恢复《静夜思》原貌不可的时候了,要么就干脆添加一个注解:明确说明这是被篡改过的。否则再过50年,天下爷爷(奶奶)们知道其中故事的可能就更少了,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破解”过,不仅没有今天那么热闹,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轰动,反而有人认为此事早有定论(即确实是被改动过的),不值得大惊小怪地写文章。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被篡改过的事情,在七八个月前虽然也已经曾经被提起过,不过由于当时的人们的眼球仅仅是盯着关于“床”的“马扎”与“井栏”释义之争,还没有人对“被篡改过的事情”进行深入炒作讨论。

  只要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不恢复到原来的面貌,这种“破解”式的“新闻”和无知的好事者们起哄,就注定永远会有。

  我断定,以后每隔几年都将会重新出现一次,在今天的网络媒体传播形式下,文化人们和非文化人的好事者们参与的更多,热情更高,一定会一次更比一次热闹。

  

“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令人“哑然失笑” 

  中国学者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现今中国大陆和台湾通行的版本,最初见于明朝李攀龙的《唐诗选》,并出现在清乾隆年千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

 

“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令人“哑然失笑”

 

  据我所知,中国学者一直以来就清楚现在小学课本上的《静夜思》不是唐代李白的原作。

  以山路水桥浅陋之见,既然这是中国学者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观点,那么为什么让各种教材及出版物,还在将“被篡改过的”继续出版发行、误导子孙后代?

  大清皇朝都已经被推翻快一百年了,曾经被康熙皇帝审定过的修改为什么就不能再改回来?这就是我最大的疑惑。 

写于2009年1月28日

第一次更新2009年1月31日

第二次更新2009年2月5日

 

 

相关博文索引:

沈晓明(副)市长有资格任命大师吗?

余大师,你不能再退步了

【乱涂乱抹】我朋友说:余秋雨,你真有种!

赵缺:“新国风”刍论

精彩草根刮起“新国风”惹争议

电脑时代汉字简化必将继续

简体字下赏古诗总有点遗憾

关于杜甫春夜喜雨的读音

别让高考作文“应试八股”影响了当代小学生写作

请问纪连海:下一个被恶搞的是“谁的爱情”

孙女认字也幽默

孙女解读成语也幽默

4131-5289-3701-1353-00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