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大学生凌晨排队求职,竞聘“零工资”岗位

(2008-12-14 20:49:20)
标签:

上海

大学生

凌晨

排队

求职

竞聘

零工资

岗位

愿去外地工作

教育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山路水桥漫议: 东方早报的这篇报道内容基本上都是本博多次转帖过的09本科毕业生就业中遇到过的现象。

  但是我们特别读出了一点这几年来一直在逐渐加剧的,然而以前一直没有人专门强调过的事实:文科毕业生就业被逐渐冷却

  当然本报道中所说的:“工科类工作比文科类受宠”也只是相对于文科类毕业生“被冷却”而言的。实际上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相当严峻的,只是比文科类稍好一些而已。

  另外这里还要特别地说明,以“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来“竞聘零工资岗位”,只是应聘者自己的提出来的一种应聘策略,与招聘单位所确定的薪酬水平无关。

  实际上有些招聘要求比较高的景气较好的企业,也没有比过去降低“薪酬标准”,只是岗位数量要比过去略有减少。

  当然,现在确实也有不少用人单位,能够比以往有更充分的余地来实施他们“低酬聘高智”的人才储备计划。

 

[15日更新]从2008年12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12/15/content_10505210.htm新华每日电讯第二版对这次招聘活动报道的标题《招聘:上海人也肯去外地,有人说“零工资”也行》来看。他特别强调的是“上海人也肯去外地”,这确实是一个很突出的转变,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这个标题充分地说明了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心态有了良好的转变:

既能在“薪酬”上降低标准,又能在“地域”上降低要求

 《=《=《=《=《=《=《=《=》=》=》=》=》=》=》=》=》

[12月16日补充(本文本来只是一般性的转帖,不知在什么时候《新浪教育频道》把本文推到了头版头条的位置作为讨论话题,我不得不针对某些讨论发言说几句)]山路水桥认为: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能主动地降低自己对“薪酬标准”的要求,是一种非常理智的现实态度,“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无奈的退无可退的夸张说法。即使不是夸张,真有人愿意白干,我想:这当然也一定只是暂时的,不是终生的。

  对大学生这种冷静的理智,我们只能寄予同情,我们只能由衷地希望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够慢慢地得到改变,我们没有权利进行任何不切合实际的指责。

  有人认为大学生“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是“不自信”的表现,然而他却没有详细告诉大家,对自己的“薪酬标准”究竟应该定得多高才算是“自信”?

  有人认为“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是“媚俗”,这个“媚俗”的讲法更不知从何谈起,又不知指的是谁?是指大学生吗?大学生媚的是用人单位,怎么能说是“媚俗”?还是指记者抑或是指本博主?

  相反,本博主我觉得“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这是“很自信”的表现:只要能够找到一方土地,栽下种子扎下根,还怕不开花。

  有人说:“在参加上海西南片区5所高校共同举办的“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上一些大学生主动放低身段,对薪水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你若是老板,敢要这样的员工吗?估计不敢。”他的理由是这与《劳动合同法》不符。这个貌似同情大学生的话,我读出来怎么是“揶揄调侃”大学生的意思。

  不能用“饱汉不知饿汉饥”的目光来看“先把饭碗抢到手”的行为,这怎么扯得上“大学生尊严”呢?再说了,“大学生尊严”和所有人的尊严难道是不一样的?

  还有人嘲笑说:彻底的“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是不应该享受有“包吃包住”待遇的。那么我要反问你:大学生就业已经是那么的困难,难道帮你白干了,你还要他们住桥洞,到垃圾箱捡东西吃。

  大学生愿意放低自己,不做“啃老族”,与大家(包括某些“养尊处优”说风凉话的人)共渡时艰,他们容易吗?值得你嘲笑讽刺吗?

 

本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议论”的其他文章链接:

本科毕业:只有承认现实,才能笑谈就业

俞敏洪:大学生就业应该有怎么样的心态

“高也成,低也就”方显名校生就业优势

—————————————————————————————

上海大学生凌晨排队求职

愿意接受“零工资”

新华网·新华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12/14/content_10501696.htm
2008年12月14日 10:39:12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大学生凌晨排队求职,竞聘“零工资”岗位

昨日早晨,东华大学体育馆外,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排起长队等候。早报记者 鲁海涛 图

 
    为了找工作,昨日(13日)清晨不到6时,天刚微微亮,许多大学毕业生就提前近3小时排起了长队。
    这场由上海外服联合上海西南片区5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昨日上午8时30分在东华大学体育馆举行。与以往相比,这次招聘会出现招聘总量有一定程度减少、文科类岗位减少、外企和大型国企用人数量减少等三大现象。
    昨日清晨5时50分,华东理工大学的4名上海女生就匆匆赶到东华大学体育馆,开始排队等候上午8时30分开始的招聘会。排在队伍第一个的学生小王说:“早来只为寻找更多的机会。我是上海本地人,如果有合适的,可以去郊区、去外地。”
    到上午11时许,体育馆门口的求职队伍仍然很长,一名大学生说,他们已经排了两个半小时的队。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大约每隔10分钟放入300人左右,以控制招聘会场馆内的人员数量。”
    当日参加应聘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共有数万人,其中,仅交大、华东理工、华东师大、华东政法、东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有3万多人。

 

就业三大现象

    1. 外企和大型国企招聘数减少
    2009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据上海外服招聘派遣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此前大学生就业的热门去向,这次招聘会上,不管是外资单位或大型国企的数量,还是用人单位的总数,都比之去年略有减少。
    一些大学生也主动放低身段,对薪水没有太高的要求,还有人愿意“零工资”就业。“先有一份工作再说吧,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就可以了。”西北政法学院的学生李连军说。

    2. 小企“逢低吸纳”储备人才
    不过,现场也有不少企业利用大学生薪酬预期有所降低的机会,“逢低吸纳”优秀毕业生,准备“过冬迎春”。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包括IT、咨询、物流等纷纷加大了招聘力度,许多公司打出旗号:“我们欢迎大学毕业生!”这些企业都收到了数千份简历,比往年增长了几十倍。

    3. 工科类工作比文科类受宠
    从这次招聘会的需求岗位来看,工科类需求比较多,文科类或外企办事处职员等岗位的招聘需求,较往年有较为明显的减少。
    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已经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发现今年文科生的岗位特别少,她说:“做什么都行,以后再找符合专业的发展机会。”
    东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先就业后择业,这样的求职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求职现场

    北大学子找工作 胸挂“求职”纸牌

    昨日上午,在上海体育馆举办的“中高级人才招聘会”现场,一位自称北大毕业生的求职者在胸前挂着“求职”的大牌子找工作,引起关注。
    这场“中高级人才招聘会”要求应聘者必须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者有特殊才能,但刚开门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挤进来。
    “10时许,我看见一个人胸前挂着一块用纸盒做成的大牌子,上面用毛笔字写着‘求职’两个大字,和他同行的有五六个人。”求职者刘先生说,这些人还散发传单、作演讲。
    “挂牌”求职的学生在演讲中说,他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已经在广州、江苏等地工作了10年,受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他也失业了。他与五六位境况类似的网友,一边在各地找工作,一边激励那些眼下艰难求职的人们。(储静伟)

 

 

[2008年12月15日更新]

2008-12-15 08:48:03   新华每日电讯2版
标题《招聘:上海人也肯去外地,有人说“零工资”也行》

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12/15/content_1050521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