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市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老朋友聚会图片报道教育杂谈 |
分类: 山路水桥又一程 |
老朋友聚会,山路水桥“视察”东海学院
原上海市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老朋友聚会
自从1977高校恢复招生1978年春文革后第一批新生进入大学校门起,上海市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就恢复了正常活动,年方36的我有幸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当时叫华东化工学院)参加了这个协作组的活动,和上海滩上的“工科数学教学专家们”一起参加交流研讨活动。
我还曾经代表上海工科数学协作组参与制订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两门课程的(1987版)全国统一教学大纲。
如果说我今天在工科数学的教育上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灵活的话,那么这是和参加上海市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活动分不开的。在协作组成员的集体交流研讨和到各校观摩学习中,让我得到了向上海各高校的工科数学最顶级专家们学习的机会,我的教学水平因此而得到了迅速、巨大的提高。
我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很密切,曹助我(海运学院)、李重华(交通大学)、桂子鹏(同济大学)等老师都来过我家,我也曾经多次去过李重华、柴常智(上海工大)、归行茂(上海机械学院)、王福楹(同济大学)、邹志烈(海运学院)等老师的家里。
共同工作几十年过去,原来的一批老朋友从九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退休了,到我退休时差不多已经全部退休了,回忆30年前我们开始相聚在一起工作,弹指一挥间,感慨颇多。
上海市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较早退休的能人们:曹助我(原上海海运学院,即现在的上海海事大学)、李重华(原上海交通大学)、姜至本(原中国纺织大学,即现在的东华大学)在1993年抓住机遇创办了民办“东海大学(即现在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凭着数学教师特有的思维、逻辑、韧性,他们百折不挠地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将学校办成了全国民办大学的一面旗帜。
今天(2008年12月4日)我们这些老朋友,应东海学院校长们的邀请,重新聚会一堂。
回忆30年的友谊,好像就是昨天的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免不了要谈及大家当时在艰苦条件下,所做过的各种工作。虽然是长吁短叹,却也都是含情展笑,无怨无悔,激情未减。
左起:王嘉善(上海交通大学)、李重华校长、龚成通(华东理工大学)、陶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