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 |
分类: 精彩草根一言堂 |
新民晚报
对我高三家长博客圈的
不实报道和不公评价
文/山路水桥
几天忙得不看报了,今天偶尔翻翻周一的新民晚报,看到了关于对我们“高三家长博客圈”的不实报道和不公评价,非常令人气愤,不知记者先生对我们的圈子了解了多少,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报道和评价的全文请看附件。
我在《倾诉、减压、交流、学习、进步,我对高三家长博客圈功能的认识》一文中说过了,要说圈内家长没有“忧虑”和“烦恼”,那是假的。
我们圈子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倾诉”、“交流”,以达到不把“忧虑”和“烦恼”传递到孩子身上。
大家可以看到,只要一有人“倾诉”,就马上有多个人去以自己的“经验”“心得”一起去“交流”,我们都已经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压”。
但是,有谁看到过在我们圈内有该报所报道的“某些家长这样的‘一声叹息’,会像传染病般迅速蔓延到上网的其他家长身上”。
记者更没有注意到我们圈子还具有更积极的一面,即“交流、学习、进步”的功能。
我们的高三家长博客圈,一年换一届“圈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也被他拿此来说事,似乎在暗示我们圈子的某种浮躁和不稳定。
还拿“最近又在酝酿家长的线下见面大会”来说事。尽管他也用了“尽管”讲到了线上交流和线下见面的正面影响。但是,他要强调的却在后面的“但”和“而且”中。
《高三家长圈》是一群普通家长的圈子,不是育儿教子专家的学术讨论圈,“能够真诚交流教育孩子经验的家长其实并不多”是很正常的。
圈子内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期望而“好高骛远的”家长圈友确实有,自认为是育儿教子专家而“夸夸其谈的”家长圈友也有,但毕竟是极个别的少数。新民晚报却断定“说好的多,夸大其词的多,可供借鉴的却并不多”,这是非常片面的。
这个报道离我们《高三家长圈》的“实事”相差太远,而这些评论,对我们《高三家长圈》的评论根本不是“求是”,而是完全颠倒黑白的胡扯。
附件:
家长网上扎堆 减压还是增压?
新民晚报2007年10月8日B13版
家有高三考生,不少父母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却无处化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于是,有家长上网晒自己孩子的备考经,交流各所高校往年招生情况等,希望掌握多方信息,顺便也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心急如焚,什么是提心吊胆,什么是焦虑不安。”
“今天测验成绩下来了,看儿子心情不是很好,我也没有多问他,今天的晚餐气氛特别寂静。”
“孩子生病了,可依然坚持去学校上课,生怕落下太多课程。我多希望高三的时间可以每天变成48小时,让孩子可以休息一下啊。”……
有意思的是,某些家长这样的“一声叹息”,会像传染病般迅速蔓延到上网的其他家长身上。有些高一学生家长上网看了这些帖子后,本来还想悠哉地等到高三再给孩子加压,现在竟然也莫名地紧张起来。更可怕的是,有些初中生家长,上网侦查各所高中学校的升学情况,早早为自己孩子考高中挑学校了。今年国庆长假过后,高三年级将普遍进行第一次月考,有些家长在博客中流露出的感叹令人唏嘘不已,凭空制造了紧张气氛。
某网站的高三家长博客圈,已经产生了三届“圈主”,最近又在酝酿家长的线下见面大会。尽管有家长表示,参加了博客圈后,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他高三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也能从别的家庭学到如何更好地与准备高考的孩子相处。但也有的家长坦言,无论在网上或网下,能够真诚交流教育孩子经验的家长其实并不多,说好的多,夸大其词的多,可供借鉴的却并不多,而且家长在生活中成天热衷于谈论孩子高考的事,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平添许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