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
(2020-03-01 20:39:15)
标签:
钱旭君思考美学随笔 |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
什么是美?
首先,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没有任何过程,它就是天然存在的。另一种美,则来源于自我明心见性后的结果。我做以下论述做一些简短的阐述:
美,有外表的美,内在的美,互动的美,孤独的美等等。而这其中,互动的美尤其惊心动魄。比如擅长剖析人类灵肉的英国作家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在性爱中,精神是落后的,真实在所有肉体的行为中,精神都是落后的。我们的性爱思想,葡伏地爬行在一种黑暗中,一种秘密的惊恐中,这惊恐是我们的粗野的、未开化的祖先们所遗传下来的。只有在这一点上,性爱的肉体的这一点上,我们的精神是没有进化的。我们现在得要迎头赶上去,使肉体的感觉的意识,和这感觉本身和谐起来,使行为意识和行为本身和谐起来。这便要对于性爱有适当的尊敬,对于肉体的奇异的经验有相当的敬畏;这便要能够自由运用所谓猥亵的字眼,因为这些字眼是精神对于肉体所有意识的自然的一部分。猥亵之所以来,是因为精神蔑视和惧怕肉体,而肉体憎恨和反抗精神。”
我很赞成劳伦斯说的,在性爱中,精神是落后的。“只有在这一点上,性爱的肉体的这一点上,我们的精神是没有进化的。”而解放就是冲破精神对肉体的惧怕和蔑视,由此带来的还有人性的坦诚和光明性的展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个人一旦从出生到走向社会,我们的心灵必然是带着各种病痛的,或者说,我们的心灵都是带着淤血的,所以不新鲜,也不性感。因此也不美!
在印度的瑜伽术也有提倡让肉体静心一说,比如你心烦意乱时,心绪不宁时,去走路,运动每个关节,感受自己身体细微的变化,仔细感受。曾经有个朋友是瑜伽教练,她教我焦虑的时候去鹅卵石路上穿平跟鞋散步,感受脚底和石头之间的细微摩擦的感受,不要去想其他,就感受这两者的关系。专注的感受,放空自己。
这样就可以把这种细微的感受传达到心,因而让心灵安静下来。当人用感官去仔细感受,让感觉浸润每个细胞,具有一种洗涤心灵的作用。也就是劳伦斯说的肉体的进化比精神进化更进步。
我觉得,明心见性,可以通过两条路抵达,一条是向外,一条是向内,向外就是解放自己的同时解放他人,一条向内的就是划出自己的区域,只有自己和自由。
《领悟》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具有超级智力的人,
耶稣就是向外的,很多哲学家因为高贵(他们所得到的内心安宁和满足,
但是情感也是需要经历才能更具悟性,这是一个过程。佛教就是对心的,抵达四大皆空的境界。不过佛教的要求很高,最终还要普度众生,其实我觉得这个确实很理想主义,也体现了最高的人文思想。(可能由于中国人思维上受到孔子的影响,所以都比较自信,所以佛教到了中国成了禅宗,而没有去区分大乘和小乘,其实这不科学。)
“是完成自己!还是成就他人!”这两个概念,我觉得不大可能统一。至少《领悟》中诠释了理由,特德姜是个伟大的科幻小说家,那种思想的光芒真的让我佩服。人类总是在普遍真理上陷入迷途,很多东西觉得没问题,一定是这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就是以后学术,思想,艺术可以挖掘的理由,还有最重要的科学可以挖掘和论证。(我相信,科学有一天会终结哲学,文学,甚至美学,所以科学是我的信念。)
题外话:世界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是美国的克拉克、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特德姜是美籍华人,三巨头的科幻作品如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鸿篇巨著、大气磅礴、综合历史、人文等,显得厚重而深沉,综合素质强。而特德姜是一位可以启发思想的科幻小说家。比如刘慈欣,他弄出了新东西: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等,这些新概念既牛叉,又是对人类知识的前瞻性贡献。而特的优势和贡献是用故事描述思想,这个家伙,用故事,用文学以外的知识解释文学的同时,带来哲学。要看懂他的小说,不仅要文学好,还要物理,化学,光学,数学等都有基础,然后,串在一起理解一句话的哲学性,体味文学的美感,也奇怪,就这样,却极富诗意。特是理科生,但是很多理科生,工科生,没有能力把这些所学的用文学表达出来,特可以。而且表达的有诗意和想象力,关键这些知识经过他串起来,还能带来哲学思考,这确实是一种天才。知识都是相通的,但是要找到相通的渠道联系起来就需要天分,感情和思维加在一起,才会有思想的光芒,呈现美。这说明特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处理的很好。这是智慧。一种我前所未见的智慧,一种用多重知识串在一起,折射出诗意的智慧。
我觉得孔子就是一个自大狂,自己无奈,还偏要后人去“求仁得仁。”孔子的思想最毒害中国人的就是理想主义,自大的自信,难怪他要删去了神鬼乱弹了,他只把敬畏剩下三种,天地、君、父。他是个不崇尚自然的人。不过话说回来,孔子在人情世故上的建树还是颇多的,搞公关必须向夫子学习。(公关不是正常人干的,它是政治.......)
绕回来,明心见性为何就能接触到美。美,到底是什么?我的结论是,美就是一种内心的舒服感,一种内心的愉悦感。而当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求,懂得自己真正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么心灵的眼睛就睁开了,明心见性也就出现了。从此,很少会为自己错误的选择感到懊悔,也很少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感到失落。痛苦少了,幸福和快乐,自然就多。所以,懂得审美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心感到舒适。认识自我——懂得取舍——明心见性——理解美——安宁祥和。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就像对于学问的认知,也是一个过程,我早年崇拜佛洛依德的理论,但是总觉得他的理论过于偏激,后来接触到佛洛依德的子弟荣格的理论,就感觉很舒服,很得我心。这也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对于权威,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但是学识这个东西,是不停的在前进的,就像科学,一直在往前走,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当下物理学的翘楚,但是不代表以后他的理论都是对的。对权威保持一种客观的认知,不要盲从,也是保持独立思考的关键。而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说,开放性思维(即右脑发达的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不会开放性思维,那么一切都止于脚下,现实会像一座大山,越来越沉重的压向你,让你动弹不得,即使你是有思想的人类,心灵本可以自由的人,你也逃不掉这沉重的现实枷锁。唯有思想,可以自由,可以永恒。就像近代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论述的核心哲学理念——纯粹精神,最终都指向了神秘主义,指向了原始本能,为什么?因为,最终人如果仅仅依靠理性的逻辑、经验活着,迟早有一天,会让生活变得面目可憎,毫无趣味。而神秘主义,却甩开了逻辑和经验,走向了另一道门,让人的精神和思想有了另一个出口。原始本能,就更加牛叉了,几百万的进化,唯有原始本能一直让人类屹立于食物链的顶峰,这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要用人类才花了几千年时间创造的道德,伦理,法律去禁锢原始本能呢?当然,我不怂恿人去犯罪,只是说明一个道理,原始本能的力量不要去压抑,因为它代表着人无上限的潜能。如果因为逻辑,经验和理性去压制原始本能,我想,整个人类社会只会退步,不会进步。还有一点,不要小看原始本能带来的直觉,抛开自我心理干扰,直觉的力量,就是一种先验的力量。当然,要学会区分心理干扰和直觉的区别。这又要绕到明心见性这一点了:认识自我——懂得取舍——明心见性——理解美——安宁祥和。一切,都得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自我,世界不再是平面化,开始呈现丰富性,然后诗意就出现了,美随之来临,生活不再琐碎沉重。20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