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

标签:
三体阅读钱旭君感受 |
分类: 思想笔记随笔系列 |
我们这个宇宙,因为各自的生存需要,原本十维甚至更高的纬度变成大部分的三维。而外星文明只弹出一个二维小纸片就把太阳系全部二维化,变成厚度为零的一张纸,继而消失,并且在弹出二维“纸片”后,它会不停的吞噬三维空间,直至全部变成二维平面。而这么高级的文明为了保护自己也会做出不惜把自己降低为二维。程心说,为什么他们要做出这样的牺牲?关一帆说,活着总比死了强。因为三维塌陷成二维,危及到弹出二维纸片的文明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可以让高等文明等到现有的宇宙完全消失,进入新宇宙,其中的科技发展又会有一个无法想象的飞跃和对建立新宇宙的补充。而这其中的时间可能是几百亿光年。我读这些时瞬间惊呆了,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破坏和重生的基础,而因此宇宙也成为生存演化的文明的一个道场。
我忽然意识到,只有“神”(或者说高等文明)才可以用“仁慈”这个词,因为他们的掌握了自然规律,并拿这些东西作为武器,而且他们的思考器官(例如人类大脑)已经充分开发,不再如文明人类一样的没被开发的大脑,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思考器官可能根本不存在人类目前大脑里的感情,情绪,经验,认知等这些东西。所以当他们出现“放你一马”的时候,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一种仁慈。这个“仁慈”不带任何人类所理解的感情色彩,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误差”,多可怕,这就是造物主的高等能力。就如宇宙重生时,一些未知的细小误差,导致宇宙无法重生。可能这个误差的后果让高等文明蒋人类毁灭,也可能是重生,对高等文明也是如此,但是这就是连造物主都无能为力的东西。因为空茫的太空之中,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产生了各种高级精神因素。那精神是什么?是误差?还是缝隙?这也是生物文明无法对抗的东西,自然规律无法解释。
而且,死的几十亿安于现状,享受生活的逃亡主义、极端分子,死了也就死了,人类只需要几个有责任,有爱的人存在于宇宙,发展新的人类文明,所以小说确实有一种极端的理性思维,或者说是一种极权思想,而书中第二部有这样的解释,“当人类进入广袤的太空,极权只需要五分钟。由民主文明的地球向银河系播撒无数个极权的种子,这种前景是一些人死也不愿意接受的。“生存是文明的基础,而文明则是宇宙的杀手和敌人,所以有了第二部阐述的“黑暗森林”法则。
然后,我想说,我的思维无论怎么发散,我身上始终有文明的基因,很难破解那种看到一切被打碎后,产生的忧伤感,忧伤感带来怜悯和仁慈,这可能是我一直想抛弃的脆弱和善良,但是似乎也是人性真正在具备可以摧毁宇宙的能力后,应该保留的东西。我不知道这是文明的基因,还是母爱的基因。这也是程心这个人物身上的东西,更是纠缠大刘的东
而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最后缝合一切的东西仅仅是高等生物(包括人类)这种自私到骨子里的东西,爱和责任,(如程心最终选择不和地球人类一起变成二维纸张,不留下和罗辑一起守在太阳系最后一颗行星冥王星等待死神,仅仅是因为心中对云天明的渴望和爱,脆弱的东西最容易破碎,也最容易缝合。)不要奢望全人类都有爱,都会和你亲近,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人类最终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繁衍任何一次新的文明。大刘肯定也是这种价值观。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一个人的大脑经行深刻的思考,向上以无限的想象力可以接近天空,向下以无限的挖掘力也可以接近天空,因为地球是圆的,思想可以穿透一切,最终抵达地球之外广袤的宇宙。所以,有些人思考现实和生存,为这些东西感到精疲力竭,他为此深掘可以深入这些重力的缝隙,最终也可以到达广袤的太空。而向上的就不必说了。
续记:看《三体》,而且看了好几遍,一开始迷恋小说的创造性,但是这确实是一部黑暗的书。后来慢慢思考,我发现这和作家本人的潜意识有关系,这个作者是中国的作者,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让他创造了这个小说,而书中阴暗和黑的底色来自他本身对这个生养他社会的理解。恐怖,黑暗,杀戮重重。所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因为优秀的作家身上总会具有时代精神。这是目前没有的观点,不过昆德拉在他指出的“小说的神”指引作家把很多东西写出来,但是这些东西未必是直接反应出来的。而优秀的作家身上总会有时代精神的烙印。文学之美就在多歧义之美,没有一针见血的艺术,只有引导读者去思考的一个个灵感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