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是同时前进的,理性越深广,感性也会越深邃。有人说艺术需要感性。但是艺术更需要克制力,对自我情绪的消灭,留下情感,不是情绪。理性的克制并不只是在感性溢满时偶尔制约。把自己的悲苦化成了祥和,欢乐,艺术家用自己的苦难的升华。艺术家的行为常人难以理解。只有读进内心,才能看到那个世界。在创作艺术的时候达到无我之境,引用白毫的句子“建立自我,就是为了忘记自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理性的强大让感性一起强大,所以万物合一。二流的艺术家是以精神的甜带来作品的苦,而真正一流的艺术家是以精神的苦带来作品的甜,二流艺术家以自己精神获得了宣泄,畅快,所以把苦难表现了出来。
弘一大师说:爱是慈悲。爱是一种维系善恶的秩序,并非我们世俗理解的一种浅薄的人与人的依赖,占有,或是相守等,它是一种调和剂,却不是染色体。所谓志同道合,志同乃自身预期价值相同,或彼此关注其共创价值,道和乃具有相同的增减转换关系。而其中的预期价值和共创价值,正是调和良好合作关系的秩序。
人们总是以自身的情感去衡量感情的得失,而有些人性格偏重物质,他可能觉得为你买了很多东西就是爱的表达,而恰巧他的爱人是个重视精神感觉的人,那么这些物质对她而言就显得不重要,爱就不明显。相反的例子也一样。这其中的关系就存在一个预期价值和共创价值的比例失衡。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两种不合适的性格总会容易南辕北辙。我研究星相学两年有余,就是希望发现人性格的本质意义,他随着经验和认知的加深,会从本质的性格转变的度衡。
星相学其实不是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优缺点,然后定位,而是知道一个人的优缺点,然后加以人文的思想对其引导。这也人类发展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热衷探索人性的恶,他的弟子荣格却另辟蹊径让爱降临在心理学,荣格同时也是星相学的大师。心理学是科学,必须以医学的眼光去治愈病人,而人类科学还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触及的,所以需要想象力衍生出的象征去解释神秘事物。
人性很复杂,绝对不是用善恶就能概括的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经历的喜怒哀乐会随之转化到性格层面,或是成为潜意识的阴影,或是直接表达出来。而其中的过程是我感兴趣的。而这个过程又如何能抵达慈悲,又会有多少可能能抵达?这其中的曲折和突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的世界。我重视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