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旭君
钱旭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7
  • 关注人气: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存在与疏离

(2013-11-27 21:45:12)
标签:

转载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写的清晰准确。
原文地址:存在与疏离作者:白毫-

    有时候,会突然很投入的理解到阮籍为何要“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为何会“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正是在那一片“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的萧索中,人生趋向于淡漠的存在,趋向于无声的疏离。

 

    存在感,大部分人把它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亦即马斯洛学说意义上的超越性成就感。

 

    这种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便是趋向于更完善的自我实现者,其精神中不一定是完全饱满的,其思想中一定还存在着某种强烈的遗憾,某种空前而隐秘的疏离感。成就越杰出者,自我实现越高级者,其自我疏离感也必将越强烈。他必须压制这种疏离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存在感,从而为自我的存在换取更多的证据。

 

    疏离感,我相信,个体的人以至整体的人类,一定是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的。

 

    精神本身即使疏离以后的独特和忧郁的存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是悲壮的。惟其悲壮,才显得其具有不可替代的超越性价值。人之精神在寂寞时,悲壮会弥漫整个宇宙,没有人可以战胜它,正如没有人可以挑战整个宇宙。人越是深刻的领悟到自我的渺小性,便越能深沉的唤醒其精神的悲壮感。

 

    如果以怀疑的精神去察觉宇宙人生,一切便有可能是错觉的结果。所幸,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说,为我们解决了这种无可置疑但却应该置疑的错觉。


    哲学是伟大的。真正能够解决存在和疏离的,不是丰富的物质和激越的精神,而是哲学的思维。


 

2013-11-27

0

后一篇:冷空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