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旭君
钱旭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7
  • 关注人气: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崖角岭下

(2013-11-06 09:15:03)
标签:

保存

参赛

富阳乡村游

散文

文化

分类: 未开放的花朵散文系列

崖角岭下     

                             

钱旭君/
     

 

  

    离我家新登镇湘主殿边村不到二华里的地方,有个叫独山崖角岭下的地方,此地并非是什么名胜古迹,也不曾出过什么著名的名人。只是个地名却是饶有谈资。

    我曾经听当地老人说起关于崖角岭下的故事,据说很早以前的崖角岭下并没有现在富庶的村落,以前这里只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凉盆地,两旁耸立着连绵不绝的丘陵。有一天,一位风水的雅士云游至此,来到位于现在崖角岭下几百米处的地方。他见此地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就和友人一道地而座,享受这野外的清风明日带来的惬意。小憩片刻,他站起身环视四周,只见前方连绵不绝的群山峻岭之间,惟独正前方距离百米处的位置一座独峰傲然矗立于其中,挡住了视线。于是他不禁感叹到“此地风景极好,惟这独峰大煞风景!”

    他的友人站起身,打量他所说的“独峰”,只见前方确实矗立着一座几百米的丘陵,茕茕孑立,确实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于是乎,雅士邀上友人一道攀到独峰顶去看个究竟。二人走近这座独峰,翻上山顶方晓此地天外有天,别有洞放眼望去,只见位于独峰背后景象是好大一片一马平川的沃土两侧青山环绕,一条自远处逶迤而下的清溪依附着独山右侧缓缓东逝,把此地映得山明水秀。此间两位远到而来的雅士不禁大喜,似见到了陶公笔下的桃花源真地欢呼雀跃。懂得风水的那位先生掐指一算和友人道:“此地乃福地洞天,受此地福荫日后必出王侯将相。”于是当下取来随身携带的纸墨写下“独山不独,山水连带”的诗句。后来,独山以内的盆地渐渐阜盛起来,这座孤独的山峦被后人命名为“独山”,那条清溪取名为“湘溪”,而随后依独山而建的村落也被叫做“崖角岭下”。

90年代初,独山的山巅成为了当时湘主中心小学年级教室所在地。当年,我和小伙伴们每天上学带着中午的饭盒步行40分钟左右攀上独山,进入独山上的课堂,然后在独山特有的清新空气和耳边传来的阵阵鸡啼犬吠声中开始第一堂朗读课。现在这个临时的校舍已经拆除,拔地而生矗立起了一个基督教堂。   

大概,很早以前的独山不会像现在那么矮小,所以才可以挡住了两位雅士的慧眼,现在的独山已经繁衍为一个居人的小村落,几乎已经看不出山峰的形态。说话间多少年过去,独依然矗立在溪右侧,我的母亲是个基督教徒,在很长的一段深刻回忆里,那座独山被我每个清晨攀爬到山巅去上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也曾经每个星期都去那里做礼拜。而我现在每次路过独山,远远看见高高矗立的十字架,怀古的心情和这西方神圣的宗教结合在一起的神思感,总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似乎这其貌不扬的“独山”可以唤起家乡一份隐藏在心底的虔诚。

独山崖角岭下早已连为一体,随着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来临,独山也渐渐的失去原有山峰该有的形状,慢慢被新兴的村庄覆盖,而独山旁边的溪也不再是一条小小的溪流,它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水域。一切当初的景象都不复存在,惟有徐徐抚面的清风依然未曾改变。至于是不是如那两位雅士所预言的---“此地日后必出王侯将相”,据说明朝这里真出过几位宫廷的贵妃和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只是具体是哪几位如今无法考据。而一处曾经被人们遗忘和放弃的土地,时至今日有现在那么大的村落形成,并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谁能说这不是造化之功,此山此情此时景致,真是应了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