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游记
作者:劳韧
清晨6点准时起床,因为要爬龙门山,取消了晨练。烧好开水,泡上新茶,换上户外运动衣裤,照照镜子,感觉格外精神。8时整,汇合了另外三位驴友,一起出发了。龙门山位于富阳市东南,离市区16公里,属仙霞岭山系余脉。最高峰是海拔1068米的杏梅尖,为富阳市最高峰。26年前我曾三登龙门,遗憾的是每次都功亏一篑。按驴友们的说法:不到杏梅尖,不算真正爬过龙门山,所以这次信心满满,一定要登顶,以雪前耻。
8点40分左右,前方出现了白墙黑瓦的同兴塔,离龙门山不远了,果然,10分钟不到,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瑶坞”的地方,这里就是龙门山脚下的登山入口了。我望着远处,想努力寻找杏梅尖的身影,带队的候老一句“这里看不到杏梅尖的,在中间那座山峰的后面”浇灭了我从远处观赏杏梅尖的奢望。“出发!!!”整齐的喊声自发地响起,呼出了胸中浊气的同时仿佛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一行五人排成一列纵队迈开了登山的脚步……
可能还在山脚的缘故,山势比较平坦,不觉间就来到了“中凉亭”,山涧的溪流声渐渐而来。山势由此陡然险峭不少,出现了土台阶,候老说快到龙门瀑布了,这里是第一阶段最艰苦的路程。一段土台阶爬过,左边一条小路隐秘在灌木丛中,“这是往龙门瀑布的唯一通道,不过是个断头路,等下还要从这条路回来再上杏梅尖。”众人正气喘嘘嘘,闻言不禁雀跃,于是整顿精神鱼贯而入,一段土路过后,眼前出现一个水泥坝,溪流漫过坝面滚滚而下,坝上有几块不大的石头供人们行走,左边坝下一块块的巨石裸露在溪沟中。过了石坝,前面几乎没有路了,我们艰难地攀爬在大小石块间,时而侧身,时而猫腰,时而手脚并用。正当将要体力不支而龙门瀑布羞涩难见之际,前面骤然出现一堵黑乎乎的石壁,三条银龙头下脚上攀附其上冲着我们张牙舞爪。“龙门瀑布到了!!!”闻言,观景,顿时精神振奋,三脚两步爬上一块巨石。映入眼帘的是两面黝黑的石壁,石壁下一潭清水,端的是清澈无比,水底的一切毫无遮拦,纤毫毕现,我们欢呼着蹦跳到巨石上尽情戏水,清凉甘露入口,疲乏之意顿消。抬眼望去,正面石壁上三条瀑布飞流直下,已届深秋,瀑布流量并不很大,然而气势磅礴。静静流淌,虽不闻龙吟贯耳,却仿佛巨龙远卧,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左边石壁上一个黑黝黝的大洞——龙洞,传说龙门山有龙,因此而得名。仔细一看,洞口隐隐约约果然有一个五爪印记的样子,据说是某日被龙一脚踩成,龙洞深不见底,此时洞口亦有一条小瀑布缓缓而下,宛如小龙戏水,与正面石壁上的三条大龙遥相辉映,可谓龙族出游,别有一番味道。龙门古镇名人辈出,看来是得益于此了。
喝过了仙水,借着龙的威势我们又出发了。回到石块路不久,大自然的威力再次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不时有大腿粗细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倒卧在路上,山路亦有垮塌的痕迹,被人用小臂粗细的树干捆绑着补了起来,土台阶也被人在每阶前面用树干固定,溪沟中的大石块你拥我挤亲热地扎着堆,看来龙门山最近被一场大洪水肆虐过了。众人心惊肉跳地穿行其间,在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一个略显沧桑的建筑群出现在我们眼前,龙门山林场到了。朝着山口方向是一个不大的水库——龙门山水库,这里就是海拔861米的杏梅坞了。放眼四周,除了山头还是山头,除了树木还是树木,空气出奇的清新,山上红绿黄各种树叶一簇簇煞是好看,山头间依稀薄雾环绕。
略微打尖过后,我们开始了最后的征程。过了林场我们就穿行在树林里面了,虽然不时要在溪谷中行走,地势还算平坦,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就是一眼望不到头前面架着树干的土台阶,山势毫不夸张地呈至少35度角威吓着我们,令人欣慰的是看到了黄山松,黄山松只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造型古朴劲拔,一般朝着一边生长,有迎客松的美誉,不知何故,龙门山上的黄山松一片苍凉,好像都得病将死了,几乎每棵树上都插有一个塑料罐子,说是在给树木吊盐水治病,我看效果不大,这批树迟早要死的。果然,前面不远就见一棵棵死树毫无生气地僵卧着。一声声叹息中,一个山头被我们征服了,齐风口!地如其名,这个地方风特别大,吹在我们早已汗湿的身上浑身冰凉。我们不敢逗留,继续前进,现在离杏梅尖只有一个山头的距离了,过了一个缓坡后又是直插云霄的土台阶,行百里者半九十,激励着气喘如牛的自己,一步一挪,望眼欲穿。
10点50分,当杏梅尖那小小的平坡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委屈、伤痛、疲惫统统不见,兴奋劲、幸福感、成就感一齐涌上心头。没有过多的言语,每个人几乎都是一样的动作,甩掉双肩包,掏出手机,箭步窜到标有杏梅尖简介的四方木牌前,快门声卡卡响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抬眼间,四周山头村镇一览无余,连远在杭州的六和塔都尽收眼底。不禁感慨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来人生就是如此,站在不一样的高度,看到的想到的都会不同,如何拔高自己才是硬道理啊。伴随着我们的忘情呐喊,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共鸣声“啊~~~杏梅尖!我们上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