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语录 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标签:
弘一大师禅言摘录自勉文化 |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精明顺芷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 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
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知足常足,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先哲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
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以和气迎人,则乖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生让路,不失尺寸”。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