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拉尔夫·吉布森:摄影是混合光与时间的物体

标签:
拉尔夫·吉布森杜拉斯摄影艺术时间文化 |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
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美国当代著名摄影家。1939年1月16日生于美国洛杉矶,1959年入旧金山艺术学院摄影系师从美国记录摄影巨匠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后曾担任过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助手。受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和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影响吉布森形成了以探索单个物体或主题的图像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吉布森对局部的片断构成形态的兴趣甚于整个人体,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一个混合光与时间的物体,认为它是明白的图像与真实的抽象的结合。吉布森的作品呈现技术细节的全面夸张,唤出的影像尽皆浓烈的黑白充满了丰富的视觉元素,简单的画面蕴蓄了言之不尽的情绪和感觉。他的摄影作品不仅被全世界一百五十多家博物馆收藏,而且在世界各地举行过上百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莱卡杰出成就奖,露西终身成就奖和银铅奖等。
2013年3月25日,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之邀,著名美国当代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先生开始了他在我院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详细】
他从一个摄影家的角度解读提香、德加、莫兰迪等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分析了摄影与绘画的不同与共通之处,表现出对平面构成、画面抽象因素的兴趣。而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仕女图,尤其对八大山人、齐白石作品的认识,则体现了他对作品构图疏密、黑白面积比例的关注。吉布森先生观看中西绘画艺术的视角和对它们的理解,对油画系同学跳脱惯常的观画模式,开拓眼界和思维大有裨益。【详细】
2013年3月26日,美国著名摄影师拉夫•吉布森(Ralph Gibson)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交流进展到第二天,以上午讲座,下午摄影实践的方式进行。据悉,拉尔•吉布森受中央美院油画系之邀,自3月25起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上午的讲座于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造型学院副院长谢东明教授主持,中央美院油画系周翊老师担任翻译。上午讲座结束后,吉布森、谢东明等老师亲自带领摄影系与油画系的同学前往故宫进行摄影实践,成为彼此共同的宝贵经历。【详细】
吉布森先生让模特依靠着画架站立,通过寻找光线、影子、画架和模特身体的比例关系来探讨如何表现身体曲线,如何构图和建立恰当的明暗对比。吉布森先生说:“我并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但是当我看到一些东西时,我就会认出它的意义,我们得先用眼睛先看,再用相机去拍摄。”【详细】
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的作品当中呈现了一种矛盾:尽管作品意在体现出摄影师家的不在场(摄影家的个人意图消匿于拍摄对象构成的作品后面),但是它释放出的作者独特的感觉信息,反而强化了一种个人的风格特征。【详细】
我的摄影主题其实就是我的一种感知行为,也许这样说会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但是,我观察事物的方式就是我摄影作品的主题。我就是这么搞摄影的,那就是我创作的方式,就是我认为的摄影。当我在摄影工作室里独自面对某幅作品的时侯,我就会思考自己的感知行为,我所真正关注的,只是这一点,我没有什么讯息要传递——制片人萨缪尔 戈德温说过,如果有讯息要传递,那就发一个电报。【详细】
我们所见到的,或许是孩子们所看到的吧,就是人们用这个奇妙的字眼“真实”来称呼的吧。你从自己身上采搬到了真实,R.G.(2),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在巴黎的土地上,你已融合进了果园一行行赤裸的土地,这种袒露,除开极少的几次,在诗歌里,从来都没有被言述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