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
钱旭君/文
家乡的山野中偶尔会看到藏匿在灌木丛中鲜亮的芍药花,这些开着亮粉色的野花植物很晚才知道就是花中名品的“芍药”。
芍药的花朵很美,花瓣上敷着一层亮粉亮粉珍珠釉似的光泽,一条条波浪般的细纹向着花蕊伸展,水鸭脚掌似的肥厚叶子衬着花朵,真是清爽妩媚的植物!
芍药不像其他一些草本灌木,它的枝叶没有缠蔓松散之感,相比一般灌木显得更为秀美精致,也具有乔木挺拔高达的抒情格调,它拥有一种优雅的气质。
芍药长得好,它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在妇科的疑难杂症上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芍药的根、茎,叶,全身都是宝贝。很多人会把牡丹和芍药混淆,牡丹天下闻名,由于和第一女皇息息相关的奇闻轶事,牡丹更是以富贵吉祥的象征理念家喻户晓。牡丹和芍药,这人间的两艳之间,我总觉得芍药比牡丹显得平易近人一些。花魁牡丹花卓尔不群的开在枝顶君临天下,孤芳自赏的华容总让人心生几分敬畏。哼!芍药就没了这不可一世的派头。
芍药开花时,朵朵薄如蝉翼,枝枝皆是明眸皓齿的靓丽,枫叶形的叶片翠绿欲滴,带着几分青涩的花儿一枝枝参差有致的停在枝干,像极了一只只欢快的嫩燕子落在枝叶间。
在老家,芍药作为药材大片大片的栽种在中医院附近的田野。每次经过芍药花田时,老远就能闻到迎风飘来的清香,花瓣捧着金色的花蕊,赏心悦目中甜甜的芳香,单薄的花瓣却有着温暖的亲切感,让我仿佛闻到了淡淡的人间烟火味。即使很久没闻到过这种味道,心底还是能想起。
大概由于某种文化心里的驱使,人们很容易的会把中药材和美人联系起来品味,譬如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第六十二回“史湘云醉眠芍药茵”应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而在我读《红楼梦》时,其中有一种叫“冷香丸”的药丸因其冷艳而香润的文字感觉让我多年后一直咀嚼其味。特别是冷香丸从文字中散发出来的辛涩和黛玉身体散发的气质在文学作品的呈现后,似有一种销魂夺魄之感。因为美丽之物总想再深触一番,所以我总会拿“醉眠芍药茵”的美和“冷香丸”做一个比较。芍药作为一味中药材给我的感觉却不冷,更无辛涩,想来它的气质是朴素而执着的。在春末夏初的艳阳下,亭亭玉立,散发淡淡的清香,不招摇,不缠绕,也毫无道理的合群。
五六月份芍药花开,天气并未大热,天地间已有了几份燥气,我便在自己卧室采几枝芍药插上。霎时,满屋子的花香绒毛似的扩散,馨香瓣瓣,一间安静的屋子瞬间活泼起来。
芍药的花期不长,怒放的花朵不会超过四五天就会凋谢。站在芍药花田,大片大片金色花蕊衬着粉亮的芍药花,在初夏明亮的阳光下绚烂多姿,香气飘出几里地外,若是站在花海的时间久了,人会失神,恍若自己也是那片海洋里的一枝。
中国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总会希望能把美好也吃进肚里。所以便有了芍药粥,芍药花茶,芍药花饼,芍药鲤鱼汤,这些能让心中升起香气的美味,不仅清热养阴热,柔肝舒肝,还可以可以养血调经,是女士们滋补养生的佳品。据清代德龄女士在《御香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的花瓣与鸡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
芍药花开到四五天光景,不知不觉的,还没缓过神来,眼前的花田已不见了前几日的盛况,留下绿莹莹的一片枝叶,来的太快,去的没有一点预兆。芍药的落花不像一些花朵般枯萎在枝头后渐渐凋零,芍药的花朵在鲜活中完整的凋谢,凋落在泥上依然美丽,看不到被时间割伤的衰败。残而不败,弥留淡淡的花香美丽谢幕,好像它从来没有错过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