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草根诗歌的评论(三)
(2010-04-26 14:56:02)
标签:
诗歌评论记录感受文化 |
分类: 阶段性重要作品.原创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温柔,温柔中或许有些欺骗和火花的瞬间爆裂,但是我坚持走温柔的路,尽量不让自己的笔粗鲁而不驯服,我要让我的笔温柔的带着淡淡忧伤的书写。”草根就这样实践着,跋涉自己的诗歌之路。
《钟声》
爱是一种情绪化的东西
它不给你宽度
只给你相应的长度
它语无伦次的影响过你的焦虑
当一片秋天的树叶经过熟悉的窗口
它披头散发的离开事件的核心
在玻璃窗上,摩擦一道眩目的风暴
泥石流从这里经过
没有疲倦的影子从邮戳上落下
没有篝火从赶路人的手心跃起
只有一条残败的茶马古道
在世纪末的钟声里回味悠长
钟声动中取静,所有的诗句都像被安静过滤。让命运在情绪里,血管里撞击,一枚秋叶的走动,都让人觉得偏离了下滑的航线,爱与恨,惆怅与无奈,有时就让时间看着一场泥石流从这里经过,邮戳上落下的是等待的疲倦,心跳如钟,那路途中的篝火已经在时间的刻度上熄灭,翻天覆地的钟声,静候一味禅茶和聆听。
《窗口》
充了电的河流
水草摇晃着丝绸般的长发
一刻的迟疑
减缓了波浪进入旋涡的梦想
无非是打开你的窗口
让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无非是火焰抛弃观赏者
在命运的钟表内发慌
即使天空不死
我也会和你走到永远
无非是打开你的窗口
让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整体地品味《窗口》,重复就是一种打开,自己对自己作出重大的决定,要的是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孤寂中的躁动,静谧中的狂放,能够通过一堆冷铁把流水、泪水魔法般变成电流的只有人,承担,就不发慌,这一个坎就过了,就想通了,就想开了。读来诗味浓郁,妙趣横生。
要为草根写序是艰难的,不如聆听更好。她对自己总结说:“到如今,大概是因为生活上不再有那么多的焦虑,精神上也逐渐的趋向独立自由,所以我现在可以感触到天地间自然的搏动,比如说:到了春天我就特别的渴望发芽,精神思维也开始异常活跃,就如现在即使滇南其实并没多少实际意义上的季节更替之感,却依然可以让我此时感触到春天即将的来临,所以我这些天的思维特别的活跃,很有想要茂盛从新生长的欲望。到了夏天,我就显得烦躁而困乏,不易集中精神,就是集中了精神也无法很深入的去采集我的心灵之泉。到了秋天就特别能感触到秋天的忧伤和残阳即时的时光匆匆感,在冬天,就容易沉寂,很慢很简单的去淡化一切飞扬的东西。而现在是春天即将来到,我又感觉自己开始蓬勃了,而且这种蓬勃感很奇妙,它甚至不会让你感到精神上的审美疲劳,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激情供我去生长。”
草根坦言:“我唯一缺乏的东西,大概就是非常理性的去考虑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宜,但是已经好了很多,比以前的眼光更加的开阔全面,因为我很虚伪,虚伪的可以欺骗无数善良的人们,而且我不认为自己是错的,我认为那是善意的,上帝也是如此善意的欺骗着世人,为制造一种世界的平衡。我曾经说过,我不谦虚,但是我虔诚,谦虚和虔诚比较起来一个在山谷原地不动,一个在不断的向上攀登。我不诚实,但是我真实,诚实是属于大众的,真实却往往很少人能够触摸。因为我觉得世界是需要这样去对待的,绝对不能偏激到无法存活于世,我也曾经有过想自杀的岁月,但是那已经过去成为历史,一去不再复返。即使还会有这样的念头,我也会努力战胜自己。”
我只能说,路过草根的确是一幕风景,就像南高原的人走下山去,走下去,来到只能看见一个球面的海的地平线,被刻在石头上的“天涯海角”感动,才顿悟自己是一棵芳草。在红河草根能为了文学,从江浙嫁给云南的云,嫁给元阳的雾,嫁给云南的本土诗人,已经是一段佳话。泡开一杯龙井茶,看着杯中走动的草绿,那水体尽是透明的瞳仁,诗歌如茶,温度自知,各人有各人的品法。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