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笔记杂谈 |
分类: 云南系列随笔.笔记 |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者李白.我想李白在这里就不需要多做介绍了,大名人.
<1><蜀道难>本是六朝"瑟调曲"的旧题,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而李白这首诗也是以描写入蜀道路的艰难险峻为主题.
关于蜀国的来历,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蜀国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後被秦国所灭。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
<2>噫吁戏----时光惊叹词,和屈原原诗里的"已矣哉".
汉乐府里的"妃护稀","伊那何"一样,不过,据<宋景文笔记>说"蜀人见物惊叹时特有的叹呼声,宋代另一个蜀中文人人苏轼在<后赤壁赋>中也曾用过它,只是多了一个字变成了"呜呼噫嘻".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汉乐府的概念: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
3.
蚕丛及鱼凫(fu),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茫然指蜀国开国史事悠久渺茫,难以确知.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e)通人烟。
---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说古来蜀国与秦地之间隔绝,只有一条险峻的小路把太白山与峨眉山连接起来.李白在<送友人入蜀>也曾写到---"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这里的鸟道是指,飞鸟往还的痕迹,实指险峻高远的羊肠小道.
5.现在讲下面的句子: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an)相钩连。
这里有一个传说.汉朝人扬雄<蜀王本纪>,东晋人常璩QU<华阳国志.蜀志>里都曾记载了这个传说:
秦惠王许嫁五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去迎接,行至梓潼,有一大蛇钻入山穴,五力士共掣che蛇尾,忽然山岭崩塌,壮士,美女,蛇都被压死,但山也因此分成了五岭,从此终于开通了秦蜀之间的道路,李白这两句即用了这个传说.石栈是在直立山崖上凿孔架木而成的通道,川陕之间古时多靠这样的装置来进行交通往来.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个句子咋眼间看来,极为貌似现代诗歌的一些句法,很给人视觉的冲击力,属于印象派写作.呵呵.
当然,这两个句子里也有典故,羲和(羲和就是古代中国神话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后弈射下的十个太阳的妈妈.)驾六龙载日神每天从东至西,这里说那蜀中的山高,连羲和所驾的六龙之车也不得不折回.
而这种"上有....下有...."的句式是李白从楚辞,汉赋中演变来的,李白好象非常喜欢这样的句式,在<长相思><灞陵行送别>等诗中也曾一用再用.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长相思>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灞陵行送别>
这样的句式的确很有视觉的冲击力.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ing)岩峦。
----青泥岭是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元和郡县志>卷22说它在兴州长举县(今陕西略阳),有句记载: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掉,故号为青泥岭.
盘盘,这个叠词的意思为:山路弯曲盘旋.
8.扪(men)参(she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ing)坐长叹。
---参,井都是天上星宿的名字,参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井则是南方七宿之一.
古人认为啊,天上的星宿与地下区域有对应的关系,参是蜀的分野,井是秦的分野,古人对于星象风水一说是极为重视的.
而李白这句"扪参历井"是说蜀国高处可以扪摸到天上的星宿;"仰胁息",是说仰面感到压抑,于是不敢出气.
膺,是"义愤填膺"里胸的意思.
9.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即杜鹃,传说杜鹃是蜀帝魂魄所化,它的叫声是"不日归去".
其中这个典故被广为流传的还在李商隐的<锦瑟>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畏途巉chan 岩不可攀,巉岩很险峻的山崖.
由于时间问题,其中一些比较好理解的句子就不讲了.
10.飞湍(tuan)瀑流争喧豗(hui),砯(ping)崖转石万壑(he)雷。
---"喧豗"是指急流直下时的轰鸣声.砯是个动词,指水冲击岩石的状态.
李白<剑阁赋>也写到"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整个句子就是对蜀道之中险峻奇景的描述,这里我们可以学习李白这种极为注重动感视觉冲击力的语言结构.
11.剑阁峥嵘而崔嵬(we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剑阁".
剑阁是在今天四川剑阁县以北,大剑山与小剑山夹峙一条险峻的小道,易守难攻,是川北门户,又称剑门关,<剑阁赋>中也曾说到"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
12.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这里的匪字时光通假字,通非,句子的意思就是:若不是可靠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13.最后几个句子: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u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翻译为白话文的大致意思是: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其中解释一下锦城:锦城就是成都古时的称呼,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设官于此地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
大致语文上的讲述就是上面这些.
但是这首诗,字词,句法之间参差怪异,完全打破了乐府诗的节奏,倒是把楚辞,古赋或古文的句式夹杂在里边,所以让人读来觉得它"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这是<河乐英灵集>里的评述,就是说从未有人如此做法.
再加上此诗,诗意跳荡变幻,视觉效果光怪陆离,所以又让人觉得它"白云从空,随风变灭"以致于后人纷纷猜测.
有人说它是在斥骂南节度使严武迫害杜甫,有人说它是字讽刺安史之乱时候,唐玄总逃亡四川的事,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位于在今陕西兴平县西,而蜀道正是入陕的必经之道.总之千百年来围绕这首诗,众说纷纭.
其实还是明代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里说的中肯,"傅会不足据,失之细而不足味矣".很多的臆断都是后人弄出的许多穿凿附会的意思罢了。
李白有一篇送友人入蜀的<剑阁赋>,其中很多句子的句式,意思都和这首<蜀道难>相似.所以这首<蜀道难>也可以说是送友人入蜀的作品.
至于诗里参差的句式,有人说李白天才,可以操纵任何句法,所以能够"笔陈纵横,如虬飞蠖huo,起雷霆乎指顾,任华,卢仝tong辈仿之,太白所以为天才也".也就是说这样的写法只有李白可以,后来的任华,卢仝模仿其写法,只不过是适得其反,画虎得猫.其实这些话也只是不负责的阿谀,呵呵.
当然,这里还有一种很有见解的说法,有人说它有意如此诡异离奇,是为了仿效蜀中山道的高峻凸凹,营造一种蜀道难的心理感受.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很富于想象力,艺术性,这也可以其中窥见诗仙李白雄健的艺术创造力.这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
参读文本:<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