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占星.读书 |
大师语录拾锦宗白华(1897一1986),生于安徽安庆的小南门。宗白华先生原籍是江苏常熟,祖籍是浙江杭州,宗白华先生不到十岁就离开了安庆。1920年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宗先生就表白说“我恐怕要从哲学渐渐的结束在文学了。因我已从哲学中觉得宇宙的真相最好是用艺术表现,不是纯粹的名言所能写出的,所以我认将来最真(正)确的哲学就是一首‘宇宙诗',我将来的事业也就是尽力加入做这首诗的一部分罢了。”
“唯美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积极的工作”,是他的人生准则,一直过着清淡玄远的生活,孜孜以求那“世外有远致”,“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他对艺术的精湛理解,只是从他对艺术的炽爱中脱胎的。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有过影响的诗人。
李泽厚将宗白华和朱光潜作过比较,“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却是抒情的;朱先生偏于文学,宗先生偏于艺术;朱先中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先生是学者,宗先生是诗人……。”《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自己从他解放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学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集。文集主要分二个部分:其一,主要是总论的谈美的问题和文艺中的空灵与充实;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学思想的营养,体味中国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庄子的散文、魏晋的人格美以及中国诗、书、画、音乐的艺术意境;其三,主要是对外国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评论以及诗歌方面的专论。 宗白华先生认为,静照是审美的起点。他说,美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静照'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
所谓“静照”,就是“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总之,审美是一种超越现实利害关系、不付诸意志行动、没有概念参予的直觉活动,也可以说是对客观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这些见解,是从康德到克罗齐的形式主义美学以及立普斯等人的心理学美学所共同坚持的基本观点,宗自华先生很早就接受并一直坚持这种观点。在宗白华先生的审美分析与艺术批评中,意境是一个中心范畴,意境理论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主干。在他看来,意境是心灵的幽情壮采。意境,介乎于宗教境界和学术境界两者之间,“以宇宙的具体为对象,玩赏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宗先生认为,构成艺术境界的基本因素:一是情,一是景,情景交融互渗,“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宗先生还认为,意境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舞”。“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无论是中国的书、画、戏曲都在追求舞动飞旋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艺术表演着创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宇宙意识。
---“世界的花/我怎忍采撷你?/世界的花/我又忍不住要采得你!/想想我怎能舍得你,/我不如一片灵魂化作你!”
(见宗先生的《世界的花》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