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产生了微软、苹果、谷歌等少数优秀的公司,但纳斯达克市场诞生的退市公司比优秀公司要多得多,更何况,全世界也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产生了微软。
随着9月25日创业板首批
10家公司的新股发行,创业板IPO正式拉开了序幕。证监会将于10月23日举行创业板开板仪式,宣布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将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一个全新的创业板市场的开通,自然离不开投资者的参与。为此,管理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仅自
7月15日开始接纳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而且在头一个月投资者创业板开户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一改此前提醒投资者注意创业板投资风险的做法,由证券业协会与深交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提醒有意愿参与创业板交易的客户尽早签署《风险揭示书》、开通创业板账户。为此,管理部门甚至向各券商下达了创业板开户的任务,要求各券商活跃投资者的开户率达到20——30%。而为完成这一开户任务,券商们通过不断地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一次次地“提醒”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甚至通过一壶油、一袋米等小恩惠来诱导投资者开户,为此,许多券商不辞辛劳,“白加黑”、“
5+2”地工作着。根据统计,截至9月27日,创业板开户数达到790万户。
创业板的推出需要有投资者的参与,不过,作为投资者来说,要不要参与创业板的股票投资,却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尽管已经有近800万的投资者开通了创业板账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投资者就不需要面对要不要投资创业板的问题了。实际上,不少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的目的是为了新股申购,对于是否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的炒作,这其中还是存在很大分歧的。而从
9月25日创业板首批 10家公司的新股发行情况来看,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还是以不参与创业板二级市场的炒作为宜。
众所周知,创业板是一个风险板,其投资风险远高于主板。这一点,不仅在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时所签署的《风险揭示书》里有着明确的揭示;而且9月25日创业板首批
10家公司的新股发行,更是让投资者更真实地看到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所在。
截至9月25日,今年6月IPO重启以来,主板、中小板的新股发行,其平均市盈率为38倍左右。这一市盈率水平高出沪市市盈率24.57倍(9月25日)的50%以上,成为当前股市难以承受之重。然而,较之于主板、中小板来说,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更上一层楼。9月25日发行的创业板首批
10家公司,其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了55.26倍,其中,南风股份的市盈率达到了
71.53倍,神州泰岳的发行价格达到了58元/股。不论是整体的市盈率水平,还是单只股票的最高市盈率水平,或是绝对发行价格,创业板均远远超过了当前的主板与中小板。这也意味着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主板、中小板。
创业板股票价格的高企是没有基础的。创业板首批发行的10家公司,基本上都是适合中小板上市的公司,象发行价格高达58元的神州泰岳,甚至还是
2008年申请中小板上市的未过会公司,但同样的公司在创业板却得到更高的发行价格,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而且,从国外的市场来看,由于创业板的风险远大于主板,其股票的价格定位甚至更低。虽然有人认为,创业板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远远比不上创业板的高风险。虽然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产生了微软、苹果、谷歌等少数优秀的公司,但纳斯达克市场诞生的退市公司比优秀公司要多得多,更何况,全世界也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产生了微软,而世界上更多的创业板市场则表现平庸,甚至走向沉沦。
创业板公司发行价格的高企,使得创业板公司股票从一级市场开始,就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留给投资者的是赤裸裸的投资风险。也正因如此,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在创业板公司的高价发行面前望而却步了。比如,在创业板首批
10家公司的发行中,传统的打新主力保险机构基本上放弃了网下配售;在790万户开户的投资者中,只有三成的投资者参与了“打新”,更多的投资者则放弃了申购。创业板的一级市场都已经令投资者望而生畏了,投资者又有什么必要到二级市场上去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来为一级市场的中签者接盘呢?毕竟创业板二级市场的风险较之于一级市场来说将会更高,将完全沦为一个博傻的市场。因此,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还是以不参与创业板的二级市场炒作为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