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如果一定要相信什么,就信自己
1、人们说“这只股票是大热门”或是“某某某买了这只股票”。因为在他不是热门或者“某某某卖出了这支股票”很久之后,你才会得到消息。这样一来,你很可能是那个在高价买入却陷入完全被动的典型,在今后的投资失败案例中,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 有些公司被称为“某某第二”,以预示其未来。因为百事可乐没有被称做“可口可乐第二”而是被称做可口可乐的对手。在资金面前,对手是可敬的,第二却永远不能取代“第一”。
3、这家公司兼具多种概念,如:地产、化工、零售业务和食品制造,因此受多核增长推动。我们能相信自己在做了股票投资之后,还可以兼职建筑设计、导游服务和在麦当劳做夜班小时工么?我们熟悉的吉列公司就曾发展多业务模式,比如:生产医药箱、经营数字手表,不久后他们就宣布把这些多样化带来的损失从账面上注销,所以今天我们只记得吉列剃须刀。
4、 别人偷偷告诉你的股票会更好。老实说,这件事的起因如果是信任的话,它带来的结果也往往是负面的。那些被传来传去消息未经证实并已不知在流传中失真了多少,但仍在流传。你应该相信,“好股票不怕大声说”,因为我们常常后悔的是没有买入那些被提起过成百上千遍的名字。
别信广告,信纳税
不信任自己带来的恶果
1、如果你购买过收费的荐股服务的话,就会知道最好的结果是他给你的建议让你赚到了付给他的佣金那么多的收益,除此之外,只有突然放大的电话费。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母亲就是这样的购买者,好在现在她又自己操作了,这样让她还赚了一些。她之前的失败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运气。
2、你的指导A和B意见会有相左时。而你总是会选择那个不太灵光的建议,指导们还会互相推脱责任。或者是,你会发现有一天,原本总能见效的指导不太灵了,而你又对整仓的股票不知所措。这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3、没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对金钱的态度,所以你会得到完全无法承受的建议。一位我认识的分析师的表哥号称自己可以承受20%的损失,但到6%的时候,他就开始一天给分析师打三个电话,那是只有成长潜力的股票,于是大家建议他补仓。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分析师再没接到过表哥的电话,直到有一天分析师发现股价涨幅超过130%了,他给表哥打电话:“哥,那只股票卖出吧,虽然有人说股价还能再长20%,但还是现在卖出保险。”
学习乌龟的心态
这是典型的后发制胜案例,如果是“兔子”,就会选择在2006.9~2007.1再这段时期卖出股票,因为同期有很多跑赢大盘的实例;但如果把投资期限拉长,这如一是一次巨大的胜利,而且,对于乌龟来说,猛烈上涨后形成了一个“M型头”,给了买家充裕的时间售出手中筹码。
THE END:
毫不夸张地说,投资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它的艰难在于不论什么情况下,赚钱或是亏损,都需要战胜“小我”,持续做出最倾向于正确的选择并最终取得胜利。
文中所涉及的无数误区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只要稍稍留意,就可以找到这些典型型人物;而所谓的“赚钱法则”,归结起来可以理解成是在找到当前市场规律的前提之下的一系列如何战胜自己的法则。心理学家说,大多数人通过投资行为获得的都是满足感和自豪感,对于获得金钱的快感,其实只占第三位。
这些法则教我们如何发现规律、顺应市场和不随众并进行独立思考,还教我们如何捕捉机会、逆向思维并坚持正确的投资路径。即使是股市新手也知道,赚钱不难,但一直在投资中赚钱或能把收益所得保有到最后的人并不多,这些人最后都成了投资大师。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第一次的成功投资可能因为一个好的“老师”或是碰巧买到一支好股票甚至是搭上了大牛市的顺风车,但要真正明白投资这件事,才能保持赚钱能力取得最后的成功。
文章源自:《钱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