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牛市赚钱的N条法则(中)
肯定有人在股评中见到过这样的推荐词:××××作为低价中的绝对超值品种,受到资金强力青睐。
所谓低价股,我们又把它称作便宜的股票。就如同选美一样,十个评判十个评价标准,几乎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得价值判断。
没有人能证明“低价股涨得多”是真命题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陷入两个关于低价股的误区中。
第一个误区是,投资人对于便宜的参照物不同。
所以a君认为是便宜的股票,b君也许根本不会考虑,他会说:“这样也叫便宜?这个人到底懂不懂投资。”
参照物不同会让人作出不同的头寸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投资策略。在我看来,在香港上市的那只叫做中海油的股票就很便宜,第九期《钱经》出版后,一个在香港读书的朋友听了建议,买了这只股票,他的目标是在16港元的时候坚定抛出,而我则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50港元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彼得·林奇的经常性例子中,苹果电脑被经常用来举例:1982年,如果在同一周内你先用了2000美元买了一台苹果电脑,这样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由此提高并考上大学;然后,你又用同样的2000美元买了苹果电公司的股票,到1987年的时候,这些股票的市值将会达到11950美元,这些足够为孩子支付一年的大学学费了。
所以,每个人对于低价的判断不同,不要说从上千只股票中取得一致的认识,即使是同一只股票,我的朋友和我仍有不同的判断,朋友认为,相对于买入时只有6元钱每股的投资标的,16元是升值260%,已经很贵了;而我认为,相对于50元的目标来说,16元还很便宜。我之所以举自己的例子,就是要说明与亲密的朋友达成共识尚且困难,更何况是只听分析人士的只言片语?最可能的情况是,他认为便宜的股票,你已经觉得没有多大上升空间,并埋怨投资建议不准。甚至,在某只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了调整,认为贵的人会选择卖出股票,而认为便宜的人则会选择买货。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2年后这个公司的股票会翻倍,你也会在买入的头一个月内选择卖出。
为了证明低价股未必涨得过高价股,我从印象中的低价股与高价股中各抽取三个“代表”,大智慧系统显示出来的结果实在惊人:
◎低价股涨幅榜
中国嘉陵
历史最低1.83/历史最高14.50
最高涨幅692.34%
青山纸业
历史最低1.68/历史最高9.64
最高涨幅473.80%
太行水泥
历史最低1.36/历史最高13.80
最高涨幅914.70%
◎高价股涨幅榜
中国船舶
历史最低6.75/历史最高300.00
最高涨幅4344.44%
山东黄金
历史最低6.77/历史最高201.50
最高涨幅2876.36%
吉恩镍业
历史最低8.62/历史最高118.40
最高涨幅1273.54%
“马太效应”是对此最好的解释。《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故事: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让专业人士无奈的选择
关于买便宜股的第二个误区是绝对值低的股票更适合投资。有人会得出这样的谬误:低价的股票可以买很多,因此一旦上涨,收益会很多,反过来想,即使下跌,一只5块钱的股票总比50块的股票风险低吧。
心理作用这个天平很有意思,他喜欢把同质地不同体积的东西设定成为不同密度的产品以使他们左右平衡。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一架天平上,左边是1万股5块钱的股票a,右边是左边1/10数量单位的50元股票b。在信奉“低价股涨得多”的投资者心目中,这时的天平是向右倾斜的。
但实际情况会怎样呢?如果上涨,5元钱股票涨10%,股价是5.5元,一万股收益就是10000*0.5=5000元。50元的股票涨停,股价是55元,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收益同样是5000元。收益高低实在与买入数量的多少无关。
现在,唯一支持低价股有利理论的论据就是低价股风险低但上涨空间大。如果事实能证明这样的论据同样只存在于假象中,就请投资者放弃对绝对值低的股票的迷恋吧。
让我们从真实的市场中寻找这些现象吧:
表格:高价股与低价股7.2~10.19表现
投资市场是冒险家的乐园,所以这里从来都不缺少绝对值高的产品,截至2007年10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11只百元股,股价最高的中国船舶225.50元,在纽约交易所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常年占据了全球最贵市价股票的冠军榜,目前每股股价大约在一万美元左右。
何妨继续热爱指标股
“5.30”后,沪深两市有七成左右的股票价格低于之前水平,10月12日一个深及2%的调整,结束了周K线七连阳的大好势头。之后,超跌股曾有一定的表现但很快又被大盘股争相表现把风头夺去。
惯常来说,长期只有少数比例的股票上涨的现象被称作是“二八现象”——整个市场80%的股票下跌,20%上涨——但在教科书上,二八现象是典型的弱市特征,如今股指迭创新高,沪综指和香港恒生指数还分别于月内突破了6000点和3万点,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正是这样强势的市场迷惑了很多人:大盘节节上涨,我的股票迟早有一天会涨起来。而且,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不只我的朋友马束强先生一人吧。但现实却是,5个月来,大部分时间是那二成指标股、大盘股的舞台,其余七成是滞胀,还有一成在下跌。
需要强调的是,高市价、高涨幅和高成交已经成了指标股、大盘股的特点,依照目前的发展状况,这样的事态可能会持续很久。因此,保持赚钱能力的秘诀之一就是放下成见,认清市场的真实面并调整操作思路。在中国股市上一个辉煌时期1999年“5.19”之后的很多年里,很多人的帐面损失超过总资产的70%,这期间并非没有股票上涨,比如2004年的中小板股整体涨幅都超过了40%。账面巨额亏损的原因表面上是没有及时止损,但内里却表现得如出一辙:这只股票跌了这么多,总会涨回来一些吧。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表现出了负责的态度,但并非没有退市或长期处于交易停滞的公司;香港市场的一些仙股长年来保持股价一动不动,就是对“总会涨回来”的假象的最有力打击。
“招商银行已经涨了很多,应该不会再涨了吧,你觉得现在买点中国银行怎么样?”本刊编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询问,通常简单的回答是:若是想要买中国银行的股票,出发点应该是你认为它的股价会上涨而不是它比同类上市公司价格便宜;
同样,市场上从来没有高价股涨得慢的结论,在96个交易日内,贵州茅台成功的从100元涨到了188元,涨幅达88%,同期沪市大盘的涨幅是44.26%。所以,我们更愿意听到投资者分析个股的情况作出投资决断,即使可能对方向判断错误但却可以积累经验朝正确方向迈进,单纯对价格进行对比可能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并引发一连窜的错误决断。
因为缺乏细致的分析,投资者在持股过程中往往没有信心,价格滞胀时抱怨、被套时惊恐然后在长时间持有后解套那一刻慌忙卖出,完完全全丧失掉学习的机会和活力的可能。与此联系最为紧密的现象就是听小道消息,因为是道听途说,买入之前就已经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因此没有信心持股。
近一段时间,股市航母频频回归,且规模一艘大似一艘,有心人士称这是为股指期货推出做准备,意在为大盘加筹。这种行为也可观的加深了资金和市场关注度向大盘股指标股倾斜的事实。“”,这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马太效应,虽然出自圣经,却被经济界人士广泛地使用。
还记得2001年初的时候,有机构预测受民生银行上市激励,当年有2000亿左右的大盘股发行,在当时创下了纪录;到今年已知的新上市大盘股是50000亿,以A股基金普遍百亿的规模计,调动这些大盘股需要500只基金共同作用,如果摊薄到个人身上,这个数字是多少50万?500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比重达到44%,也就是说,机构才是短期市场的主导。散户只是起到了加剧波动幅度的作用,并不能真正为市场做出方向性选择。所以,现在市场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时期,机构资金决定方向。
我们知道,基金倡导价值选股,它们更关注成长性公司,关注行业龙头股的机会,关注被低估的价值投资机会,还因为小盘股的流通市值小、不易操作,容易被追踪到操作思路;而大型企业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资源、政策及产能等优势明显,因而受经济高速发展影响多,效益提升显著,反映在股票上,就是支持高PE。
文章源自《钱经》杂志
敬请关注:振荡牛市赚钱的N条法则(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