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永远路过的城市——09文化之旅2

标签:
老麻抄手文化之旅成都人世纪行陈重 |
分类: 路上风月 |
8年后,又一次路过成都。过去16年间,成都对我,注定是一座路过的城市。
双流机场,所以,上午飞行中,气流频出。午间落地,双流机场,早已不是记忆中十几年前的双流。之前落地双流,是上世纪的19
95年和本世纪初的几次进藏出藏,飞机永远在成都双流机场,中途落地,加油,歇脚。双流机场,对我几乎就是加油歇脚的代名词。

而成都,我第一次路过,是1994年;最后一次路过,是8年前,2001夏,中华环保世纪行大型采访团走长江源沱沱河。我由昆明接力,走长江上游段,车队自滇入川,自川入陕-甘-青,路过成都。
对成都,只有点滴的模糊的碎片记忆。比如,住过金牛宾馆,也就是四川省迎宾馆,那是1994年9月,中华环保世纪行,那时我刚工作了一年,那算得上是22岁的我最早几次的出远门。走川西北,过成都,过都江堰,汶川,理县,红原,茂县,九寨,黄龙……几乎穿越大半个阿坝州。去过杜甫草堂,吃过一个类似旅游景点的成都小吃街,很热闹但很难吃。但是,关于杜甫草堂,关于小吃街,我不记得这些记忆属于1994年,还是属于2001年。
这就是我的碎片式成都。
后来再进藏,是中途歇脚加油在重庆江北机场。于是,成都,一别8年。
从此对于成都,我更多是在书和口耳相传里感知。比如,那部让慕容雪村大热一时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从网络版到纸版,闲翻过不下两遍,但陈重们的成都,活色生香,却也暗流涌动,远不是我这样一个过客能感受体味到的成都。再有就是人民群众那些口耳相传的成都,成都街边小吃正宗便宜,成都足疗不过二三十元,成都茶楼,成都美女……
因了慕容雪村,因了陈重,因了这些坊间口头文学,我相信,我数次路过的成都,都不是正宗的原味成都。
今次BMW给了小半天自由活动。两点半出门,双肩背包里两个相机,有点沉。一个人,沿着人民南路三段,一路往南。路过了刚才机场进城的一切景物,右手是小平爷爷题字的四川大学,左手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分院。这里全然不像消费区,不像市中心,我不知道这个地方,之于成都,是不是高校区,近似于北京海淀?
一路都是华西医院的权力范围,走半天,抬头左右张皇,还是“华西二院”“华西妇产医院”……有一次听央视主持董倩提及一句华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医院,当时吓一跳,打死不信。今天信了,我的左边和右边,一路“华西”。
走到林荫街,见到诗丽堂三个字,出门前大堂女生说在成都有百余家连锁,心想,连锁的,起码最小一道活儿修眉,还是靠谱的吧,一问,5块。锦江里是30。面护打折后20元60元等等不等,听上去的档位相当于北京的二三百。都几乎被店经理忽悠得要由修眉改精油面护了。深入考察店内装修,卫生环境,勇气一秒钟间消失殆尽。推说太饿了,拔腿就要跑。店长大姐反应飞速,“我到对面给你叫外卖。”大惊,美容院还能让客人吃外卖?怎么边吃边做美容?店长大姐说,我们很多客人都叫吃的。要得的。吃嘛吃嘛,吃饱了做精油,舒服得很……我都溜老远了,还能感受到这股子成都人的实诚。
依据店长大姐的推荐,抬腿走向对面的那家“老麻抄手”。老板是典型成都男,瘦小,笑容温和。
“抄手,还是面,还是米线?来西昌米线?”被问住。成都的东西,哪样不想吃呢,都想。以一个自小热爱港式云吞面的广东小孩的心态出发,“抄手吧”。
“一两,二两,还是三两?”“啊,轮两卖啊?这样,二两吧。”
“要清汤,还是微麻,中麻,老麻?” 数十年无辣不欢的,但,想到此前无数嗜辣前辈在川地的滑铁卢,关于麻的程度不可大意,犹豫数秒,“就微麻吧”。
抄手上来了。满满一大碗,20来个。满满大碗的红油。这是你们的微麻?我笑的不行,老板和几个伙计也笑了,带着自豪:是呀,你能吃不能?不够麻,给你再来点?
我乐。我不是不能吃。是这满满一碗的深色红油,就是可爱的成都人的“微麻”。那“老麻”,又该如何呢?只有想像。
抄手很实在,肉多个大,麻劲很足,辣味不够,汤不够鲜。但是吃的很高兴,举起尼康的瞬间,伙计机灵,一个箭步过来,塞过来桌上的菜牌,“你一并把本店特色菜给拍了。”没问题,相机收录了,一并收录的还有每个桌上满满一盆的串串香,以及墙上的“老麻抄手”海报,以及正在包抄手的老板娘。
林荫街,有点北京簋街的味道。相片了几张。片也拍了,兴奋也过去了,数日缺觉,腿不动了。举手打车,屡屡没戏,才四点,成都人的下班高峰这么早吗?困惑中被迫继续“腿着”回来。进得宾馆大堂,BMW小美女们说,你去哪啦。我说,两小时,走了一条街,吃了一碗抄手,满满一大碗红油叫做“微麻”。一美女接话:那你真该点一碗老麻尝尝看那才带劲呢。我说,还有呢,20个抄手卖二两,5块钱。段毅妹妹一听大惊:“真靠谱!”
听着这熟悉的北京话,想想出去这两小时,别说,还真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