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孩行走,女人回忆

(2007-09-17 13:51:46)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路上风月

如果路上的风土人情在你眼里变味了,不要怪那些风土人情,要怪你自己,是你变而不是风景变,你变的也不单单是年龄,更是你的心。你的心,不再会行走了,而只剩下会回忆。行走着的是女孩,回忆着的是女人,所以,你不再年轻。

 

近日到内蒙古乌海出差,在此常年缺雨之地,遭遇一场不小的雨。雨过处,多股褐红色的山洪,自视线所及尽为不毛之地的远方流淌而来,冲上凹凸不平的公路,形成多处积水,水深处达半米。

7年前,依旧是酷暑,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西居延海一带熬过40多度高温的几个白天,在额旗达莱呼布镇度过室外七八级风室内断电停水的夜晚,阿盟的高温、无雨、大风将我们考验得一溜够了,行将离去前,经年干旱几无降水的当地,突然细雨纷飞。

每到干旱之地,就喜迎降水——这是我每去西北都会赶上的相似经历,无论新疆内蒙古,抑或甘肃宁夏青海。可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地方还是那些地方,经历还是那些经历,在不一样的年龄,却有不一样的心境。

还说大西北的下雨故事。在雨贵如油的额济纳,当习惯了晴空万里、烈日灼身、干裂土地、遍地胡杨的我们,突然瞥见空中的连绵雨丝,那一瞬的反应,是兴高采烈,忘情欢呼,彼此就差热烈拥抱了。那年,我离30岁,还有些年头。

而最近一次西北遭遇下雨,我的年纪眼见再晃些许年头就该“奔四”了。这一次,当地朋友依旧为难得一见的雨景唧唧喳喳兴奋难抑,而我,呆望公路上多处积水,眉头紧锁。西北一雨成秋,气温骤降,人冻得嗖嗖的,一心愁的是回京航班得延误到几时、要去加班的夜班还能否赶上,哪还顾得上为眼前难得的雨景心怀浪漫?!

西部曾经是这十多年里我出差重复率最高的目的地,一晃十年,从二十岁出头,到“过三奔四”,西部在一个曾经很年轻而如今即将不再年轻的女子心里,也有了微妙的角色挪移。得承认,我对西部的适应度,正在无可遏制地降低。

还是7年前,另一次西部之行,苦夏6月,骑骆驼走巴丹吉林沙漠。在沙漠边缘的古日乃乡,当地朋友为我们宰羊敬酒壮行。“羊尾巴”,是给最尊贵的客人的,可对异乡客来说,“羊尾巴”又确实油腻无比且膻味浓烈,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我双手捧过尊贵的“羊尾巴”,按照当地人的吃法,吱溜一声吞下,三大杯给尊贵客人的白酒,随之灌下。此番情景,至今还被当年同行的新疆男同事走哪说到哪:一个南方小女子,面不改色吃下“羊尾巴”,成!这人,靠谱!

而最近的这次西北行,面对较之当年蒙古包内的“羊尾巴”而言不知精致了多少倍的蒙古大餐,酥油茶、干羊肉、湿羊肉,对我却都不再是美味,我面露难色,食欲低下。

年轻时候,我习惯这样的生活:在各自长达月余的多段日子,每一天都重复着“深夜入睡清晨赶路”的日程,赶不完的路,看不完的资料,写不停的稿,可就是觉得日子特别的来劲,充实,无忧,每一天,不同地方的人、物、事,都能让自己感觉新鲜。

三十以后,逐日远离了在路上的日子,更多时候,做回了一个每日奔波在机动车尾气里的北京人,走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都市里,走在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轨道上。当年那些在路上的情景见闻,那些戈壁大漠深山老林里的快乐与劳累,已经龟缩于内心深处某个角落,它们偶尔溜出来透气,也不过就像我在大漠里随处可见的龙卷风——初次邂逅的惊喜一旦消褪,很快就化为视野之外的一缕轻烟。

对别处风景,现如今这个即将踏入第三个本命年的女人,不再抱有年少时那般高涨的窥探激情;对日夜漂泊餐风露宿,也不能如从前那样“因为风景,所以忍受”。行万里路的万丈雄心,已然消失,时光渐去,不再执着。这一切变化,与青春韶华的消逝速度,恰成正比。

喜欢四处走的人大概都会认同,在路上,很多时候,“看”,已经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因此,如果路上的风土人情在你眼里变味了,不要怪那些风土人情,要怪你自己,是你变而不是风景变,你变的也不单单是年龄,更是你的心。你的心,不再会行走了,而只剩下会回忆。行走着的是女孩,回忆着的是女人,所以,你不再年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