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有第二个罗布泊吗  ——塔里木河纪实之一

(2006-09-03 10:45:48)
分类: 个别旧闻
(2000/08中华环保世纪行)
32岁的维吾尔族牧民司马义·牙生指着不远处一片干枯的胡杨林说:“如果再不来水,9月份还得搬走。”
这个村子总共40多户,3年前因断水而被迫离开家乡就有30多户,司马义是今春搬回村里的两户之一。但是,眼下,司马义再次面临背井离乡的困惑。这一切,都缘于塔里木河的断流。
司马义所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英苏村,位于塔里木河下游。距此地不足300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罗布泊。塔里木河下游自大西海子水库起,向东南经英苏村,共有320公里已断流了20多年。
就在司马义·牙生站着的河岸上,地面依旧干裂,一只死老鼠被曝晒得干透,眼睛还亮亮的,皮毛晒得发白,一根根支棱起来,乍一看活像羽毛直竖的鸟标本。正是因为干旱,死鼠来不及腐烂,就已变成了“木乃伊”。距离河岸稍远的地方,一些胡杨树已枯干倒地,有些树干可以看得见已成了空心树。 
拥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若羌县号称“全国第一县”,面积之大相当于一个河北省。位于塔克拉马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50多倍,生产生活条件之恶劣在整个巴州都是数一数二。加之交通不便,当地经济水平极其低下,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很多当地人一辈子也没走出过这片土地。
塔河下游断流,又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苦难。
作为全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本是保护塔里木盆地北缘重要城镇和绿洲的屏障,也是南疆西水东输、维系盆地北部干旱地区的惟一水源。历史上塔河曾有六条河源,而目前仅剩和田河、阿克苏河和开—孔河向塔河供水。80年代以来,下游来水量减幅达80%以上。90年代,塔河来水比60年代多年平均减少10.9亿立方,减少约20%,而到达下游恰拉的水量,由13.53亿立方骤降至2.82亿立方,减幅76%。
上游来水量的减少,使塔河流域植被衰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沿塔里木河流域呈走廊状分布的35.2万公顷胡杨林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原始胡杨林,尤其在位于巴州尉犁县、若羌县的卡拉至罗布庄一带,素称“绿色走廊”,自西北向东南绵延260余公里,如今由于干旱缺水,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的胡杨林终于也支撑不住,一片一片衰败而倒,灌草植被大面积死亡,沿线50年代的81亩胡杨林而今只剩11万亩,近87%被渴死。若羌县阿尔干以南200公里、长近10万亩的胡杨因20年无水,也变成沙漠中的“木乃伊”,绿色走廊濒临消亡。据统计,中下游胡杨林面积由50年代580万亩锐减至90年代的152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四分之三。胡杨林面积的减少,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尚有塔里木马鹿出没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植被衰退,随之而来就是更为严重的沙漠化。路经库尔勒和塔河下游的218国道被喻为“全国最差的国道”,目前已有197处约65公里长的地段被沙掩埋。来回一趟英苏村,500多公里我们足足在路上颠了15小时。几次车子差点翻进戈壁上的土沟里,车里几个脑袋刹那间狠狠地撞到一起。当地人形象地称此路为“三跳”:“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肠子在肚里跳”。茫茫戈壁,绝大多数路段不是崎岖不平的沙石“搓板路”,就是根本无路。有资料表明,从1959年到1983年的24年间,塔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2%上升至81.8%,而下游阿拉干地区1996年沙漠化面积比1959年增加了123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已占平原的94%,有关专家预测,到2008年,下游断流河道两岸将全部沙化。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强度逐年加强。干旱、大风、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无霜期变短,冰雹灾害加重。在此地,一年中有半年是浮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生活。去年4月18日,一场特大沙尘暴由此爆发,席卷全疆10个地州52个县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10亿元。
沙进人退,塔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受到极大危害。位于塔河下游的5个农垦团场弃耕摞荒的耕地已有13万亩,占这一垦区总耕地的25%。1990年至1998年,巴州农业灾害损失年均递增率为127%!中下游流域原有草场2160亩,而目前可利用的只有750亩,其中完全沙漠化的有180亩。就在英苏村,司马义·牙生一家原先养的羊就有200多只,人畜用水都靠原先七八米深的的土井。随着地下水位日渐降低,很多人家挖井深达十几米深,也不见一滴水。为水所困,原先拥有几万只羊的英苏村越过越萧条。3年前,30多户不得不离开祖辈栖息的家园。
此外,由于是季节性河流,塔河每年7至9月汛期来水量占全年的69%以上。然而受源流和干流灌区排水的影响,非汛期塔河水受污染,水质严重恶化。据水质采样监测,上游阿拉尔站1997年有7个月水矿化度超过每升3克,枯水期4至6月水矿化度达到每升6—10克,是灌溉用水标准和人畜饮用水标准的3-5倍,不仅不能饮用,而且导致植被衰败、枯死,水质恶化也已成为塔河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之一。
从塔河下游起点大西海子水库开始,西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为库鲁克沙漠,中间是一条狭长地带,如果没有农二师的5个兵团在此建起的人工绿洲,两大沙漠早已合拢。目前,这片狭长绿洲成了一条绿色通道,连接新疆和青海。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祝新民说:“一旦下游继续干枯,绿色通道将不复存在。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圈’将被打开一个缺口,西北风将顺着沙漠风口肆虐向南而入,将沙漠推进,下游口将被沙土完全淹没,人和牲畜将不得不往山上退,风沙将向且末、和田、若羌等地区逼近乃至最终淹没。如此一来,周边省区必受牵连,西北地区的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就在距英苏村东面300公里,年代久远的楼兰古城已成废墟,干涸多年的罗布泊静静地躺在东侧。50年代以前的塔里木河,曾一度沿开—孔河向东汇入罗布泊;60年代,塔河水从罗布泊的沼泽往西退至台特马湖;70年代末起,塔河往西北开始萎缩到大西海子水库,由此往南,320公里的河道如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这不能不让人忧心:若干年后,彻底萎缩的塔河下游,会是第二个罗布泊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