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两性物语 |
刚刚读完几篇“高论”。一篇说,这个6月注定是男士的世界,对那些每天盼望着生活中有浪漫故事发生的女人,这个6月是枯燥的6月。另一篇说,蛮荒时代男人靠战争征服女人的身体,文明时代男人靠足球征服女人的心。两篇“高论”,在我看来,无不闪烁着某种程度的男权光芒。其潜台词是一致的:面对世界杯,女人注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不是站在男人身边陪笑的傻丫头,就是和男人争夺遥控器看无聊肥皂剧的弃妇。
现实情形并非如此。事实上,有世界杯的6月让我兴奋和更加忙碌。譬如此刻,我刚刚盯完6月2日当天四场比赛,带着对主裁西班牙vs斯洛文尼亚的摩洛哥裁判的满心愤恨,坐电脑边连夜“加班”赶活儿。
从世界杯开踢至今,家里的电视基本固定在体育频道,即便人暂时不在电视跟前,各种赛场噪音和韩乔生的胡言乱语依旧是不变的背景音。这样的情景从中午持续至深夜。世界杯从没让我这女子觉得“生活滑向枯燥的轨道”;当然了,世界杯至今也没让我为哪个男人动了“被征服”的心。
在我看来,世界杯的力量并不是上述“高论”所言的两种力量。实际上,足球不是我的最爱——起码,国内甲A甲B所有联赛一场不看。足球在我眼里,并不是“光环笼罩”的“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运动”,世界杯仅仅是我关心的众多体育运动中的一项,在我心灵天平上,它和世乒赛、全英羽球单项、汤尤杯、篮球世锦赛、排球世锦赛大致等同。因此,如果非讨论世界杯魅力,倒不如说说所有体育运动的魅力。
这份“魅力”,在我看,就是给男人女人共存的这个星球空间原本波澜不惊的常规生活,带来了“变数、悬念、揪心、牵挂、狂喜、愤怒……”种种“色彩斑斓而强烈”的心理体验。当然了,体育运动的吸引力,还在于它提供了由来自这个星球各个角落里的各色人种进行的“真人秀”。这种“秀”,由表及里,包括外貌、体格,到性情、脾气甚至人品。安坐电视机前,看这种“真人秀”还是免费的。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和一些并不相识甚至不同国籍的男人或女人一起激动、一起紧张、一起狂喜、一起悲伤,这样有趣的事,自然只属于体育。
而这些“有趣”,对比男人们更八卦的女人们来说,还可以仅仅是一些个“细微末节”。比如世界杯: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开幕式,让人见识了意国美模诱人的“猫步”;94年的美国世界杯,让人记住了进球后巴西人滑稽的“抱子动作”——那时,我喜欢的巴西前锋贝贝托,又得贵子;98年法国世界杯,让人记住苏克那双“会拉小提琴的左脚”……
生活,就在这些“色彩斑斓而强烈”的心理体验和无关痛痒的缕缕记忆中,得以从枯燥的深渊里爬起,走向多彩。
有如此感触并不决定于是否具有运动天分。事实上,学生年代体育课,凡前后滚翻、跳山羊等技巧性项目,我是“宁愿得零蛋也打死不上场”,如此一来,尽管长跑类、球类项目分数优异,一平均,总分也总岌岌可危。论运动天分,我属于“一条腿瘸着走路”,但这无碍我对体育运动从观赏到参与的热衷。
一场体育竞赛,如果你心有所属,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如同大海里一叶无助的小舟,峰谷只在瞬间。数小时之内,坐立不安,惊声尖叫,拍桌子瞪眼睛,最后或许是木然呆立,接受失望,陷入沮丧。但“暴风骤雨”过后,我们收获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开心,和情感表达的全然自由。这份收获,不分性别。
不过,我还是隐约觉得,能理解运动带来的这份心灵“愉悦和快感”,只是那些热爱生活的男女。对那些把“枯燥、按部就班”理解为生活本义的男女而言,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世界杯,两年一度的世乒赛、汤尤杯……在这些日子自觉自愿没日没夜把眼睛熬红把脸色熬青,是不可想象的,无异于扼杀他(她)自身所奉行的“生活乐趣”。
而我愿意接受体育竞赛给我日常生活轨迹带来某种冲击,无需“给一个理由先”。就像有人嚷嚷,“足球就是娱乐,足球就是游戏,世界杯就是掺和!”就是这样,“掺和”!热爱生活,有时候做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只需时时将很多的“有趣”掺和到我们的日子里就够了。而这些色彩斑斓的“有趣”,体育运动能给予我们——当然包括女人。(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