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有一些生死故事让人无法释怀

(2006-09-05 06:57:28)
分类: 两性物语
这些日子,接连听说了好几桩生死事。关乎生死的话题,缠绕心头。
 
一个数月前逝去的政治人物的万字稿,连续四个白天消耗我的耐力,收工当晚,身心如释重负,欢快地开电视,一条新闻把我“炸”懵:一个寒冷清晨,致命的一分钟,夺走了55条鲜活生命。
 
翌日,始知,一位我们熟识的老者走了。
 
之后,又听说,那个文才口才令人拍案称奇的黄霑,亦撒手人寰。??然后,又是矿难。又是多名无辜少年莫名丢命。
 
感到无边的寒意袭来。
 
这个星球每一分钟都在死人,这谁都知道。然而,还是会有一些生死离你很远,一些生死离你很近。很远的,我们听说了,摇摇头,感慨两声。很近的,我们却有被针扎刺的痛。
 
比如说这几桩接连获悉的生死事,于我,是很近的生死,自然,这“近”,说的是心理距离。
 
不是没听说过空难。但是,50多条生命坠落的那个城市,跟我连日赶做的稿件的主人公,息息相关。而我,刚在那儿呆过,在前些天。那个机场,那种型号的飞机,我们一行人,与之结缘,仅差分毫。翻看死难者名单,查看属于那个城市的乘机人,发改委、东河区、昆都仑区……熟悉的单位名,熟悉的地名。他们,是不是刚刚作过我的众多访问对象中的一个?在那个我匆匆来匆匆去的城市,我们是否曾经擦肩而过,甚而微笑面对?一切未及知晓,却是天人永隔。
 
关于老者的走,有电脑上铺天盖地的悼词唁文,对着眼前的白屏黑字,我呆坐。?就在老者走了的前两天,我送年老病多的老爸老妈上飞机。老爸忽然说,好自为之,我们都不知道有没机会再来。那一刻,我没一丝表情,但心里,突然有排山倒海的怕。老爸72。
 
然后,就听说了老者离世。他比我老爸,还小一岁。关于他,最让人心生暖意却已无从回报,是——这些年,我们关乎职业的一言一行,他厕身一隅,却始终关注,默默而不懈。在他的视线里,永远有我们。那眼光,我们习惯了,却也就淡漠了。
 
在很多流逝的时光里,年轻的我们,总是习惯从这位那位老人——不,从很多老人身旁,匆匆地大步地走开。我们似乎时时急于追赶很多东西,我们不习惯了停下匆匆脚步,跟比我们年老的人,多聊两句。尽管,聊,于我们彼此的生命长短,无助,但此刻想来,在生命还鲜活之时,多一些对话,会给年老的他们带去快乐,会给年轻的我们存一分心安。
 
很多人,很多事,在我们跟前,我们忽略,我们总以为,还有大把时间,还有大把机会。而足够多的突发现实,却告诉我们,生死的故事,导演不见得是我们。
 
还有黄霑。知道他逝去,震惊之余,我似乎还产生幻听,只觉得,“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等等荡气回肠的旋律,那时那刻正萦绕屋梁回旋耳际。沧海一声笑未消,滔滔两岸潮已平,喜欢媒体上的这个标题,豪迈,大气。不管这个人一生如何大起大落,人们对其言行如何褒贬不一,2000多首传唱四方的歌和一个经典逐日蒸发殆尽的港台文化,这些他身后留下的东西,足够后人回味再三了。
 
几桩生死事,主角或者与我素昧平生,或者与我相交不多,心生伤感,这是不是过于悲天悯人,抑或心态有病?也许。据说,人罹患抑郁症的19条征兆之一,就是,常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看来,这一条,我怎么躲都躲不过,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但这是真实,不能回避。
 
自然知道“生死有命”,但总有一些生死故事,即便主角与我非亲非故,同样让我无法释怀。有句话说,人走茶凉;还有一句话叫,人走灯灭。可偏偏有那样一些人,走都走了,却还让活着的人怅然若失隐隐作痛。那样的人,已在世间留下了浓墨重彩,他(她)离去,即便琐屑细碎,其实已是惊天动地。
(2004/11月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