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是否决定房价的“谜底”即将揭开
(2009-04-29 09:04:29)
标签:
房产 |
国土资源部23日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5个重点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18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53%,同比下降2.25%。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环比同比双降表明,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地价这一决定房价的重要指标出现松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出现松动。
虽然土地市场属于政府垄断的一级市场,但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也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土地价格依然会受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但作为买方的开发商却握有最终的决定权,即投资意愿才是决定土地价格的最终走势。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信心似乎还不足,投资意愿也不高涨。虽然资金对房地产企业也是一大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形看,资金的短缺并不是导致地价回调的主要原因。毕竟一季度银行信贷规模达到4万多亿,其中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资金也有一部分。因此,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投资意愿。
实际上,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三级市场主体。在土地一级市场上,政府和开发商是买卖双方;在一手房市场,开发商和消费者是买卖双方。一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必然能够对房产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做这样的判断,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土地价格出现了环比和同比的下调,那么二级市场的房价也会有所反映,最少没有继续上涨的动力。
当然地价和房价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从价格传动机制看,土地价格直接受宏观经济走势、企业投资景气影响较大;而商品房市场受消费者投资意愿和整体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因此,一季度土地价格的下降并不能期望有另一个季度房价的下跌,甚至还可能在短期内个别区域出现一方面地价小幅下跌,另一方面房价上涨的局面。
从长远看,如果第二季度后国际金融危机依然没有见底,地价确立了下降通道,那么届时地价影响房价的效果就会见分晓。因为地价下降趋势的确立将影响二级市场消费者对房价的判断,进而放大开发商的产品库存,倒逼开发商降价寻求市场突破。(回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