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房入户”可以应时应景地进入政府决策范畴

(2009-02-16 11:51:41)
标签:

房产

分类: 宏观政论

房地产政策似乎永远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门话题,刚刚经历了重庆“购房退税”风波的大讨论,最近对“购房入户”的争论又蜂拥而起。在楼市成交量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些城市如天津、杭州、武汉等地“购房入户”政策(即蓝印户口)进入实践阶段。实际上,在上海在1998-2002年也实施了“购房入户”的政策,并且成效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历年房产销售的统计为:1997年住宅销售面积为686.4万平方米,2001年则达到了1796.6平方米,呈逐年上涨趋势。

在当下房地产销售低迷的时段,“购房入户”无疑成为各地拯救楼市的猛药之一。来自民众的声音也说明了问题,新浪网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逾六成网民表示赞成实行“购房落户”,超过三成的人愿意为落户而购房。因此有学者建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应实施“购房入户”措施,以此来促进房地产成交量的上升,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并带动经济的增长。有的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购房入户是赤裸裸的托市行为,害处多多,断然不可以实施。

实际上,在经济减速增长的特殊情况下,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可太过单一,对于“购房入户”政策建议本身,绝对的否定和绝对的肯定都是片面的。要从多角度来审视“购房入户”政策,综合权衡之后才能提出政策建议。“购房入户”政策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购房入户政策的辐射范围和影响是区域性的,涉及的是地方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房地产发展,甚至是经济增长。因此,“购房入户”政策也是一个地方性政策,只要政策在大的方面不和中央有冲突,地方上就可以着手实施。从这点上看,“购房入户”政策的自主权应该在地方。

其二、人口引进与城市容量的关系。“购房入户”无疑可以带动住房的成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人口和财税收入。然而城市人口不可能无限的增长,因为城市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过多的引入人口将影响原有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并造成城市聚集负效应。所以,相对于天津、杭州、武汉等城市先一步推出 购房落户政策而言,北京和上海两地由于受容纳人口极限的影响,依然实行较为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暂未出台购房落户政策。从人口引进和城市容量的关系看,二三级城市更应该实施“购房入户”政策,借以推动城市化进展、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缓解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现象。对于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购房入户”已经不合时宜,人才引进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解决,并非“购房入户”这一单独渠道。

其三、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发展的关系。“购房入户”是促进住房成交量的“杀手锏”,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住房成交量的上升也会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然而目前政府调控房地产行业的思路已经出现了转变,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以稳定为主,强调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不追求高房价。“购房入户”政策对于不同类型城市的住房市场影响不同,大城市一般福利好、吸引力大,实行“购房入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房价上涨;经济发展上升阶段相对经济危机阶段“购房入户”更容易吸引人,也更容易抬升房价。在政府强调住房保障的思路下,如果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高,购房矛盾已经很大的情况下,政府用“购房入户”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综合来看,“购房入户”政策是地方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可选经济政策之一,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不同的。总体而言,“购房入户”政策是利大于弊,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应时应景地把“购房入户”纳入政府决策范畴,并且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尽最大可能发挥政策的正面效应,消除负面作用,进而优化人口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回建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