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住房消费信贷危机的主要途径是把好金融关
(2008-11-06 19:31:42)
标签:
房产 |
做一个假设,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房地产商靠自有资金开发住房,消费者靠自身积累全款买房,那么这个市场发展会很缓慢,但也不会存在所谓的信贷危机。走到另一个极端,如果房地产开发与消费都是靠金融机构贷款支持,那么市场销量、价格将快速上升,而市场泡沫就会被吹得很大,最终会破灭,造成全行业的损失。
从这两个极端的假设可以看出,信贷对住房市场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信贷也是一个双刃剑。市场管理者要在发展速度和控制风险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通过控制金融这个“闸门”来调节住房市场的发展。信贷控制过严,住房市场就有可能因缺少购买力而消沉,积重难返。而信贷过松,则会造成市场的虚拟繁荣。信贷政策必须动态调整,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市场硬着陆,确保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
从最近三年的市场运行看,我国住房市场在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个别区域如深圳等还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的景象。“9.27新政”是对先前宽松住房消费信贷政策的及时纠正。这一政策对住房市场影响深远,可以看作是本轮住房市场发展的“政策拐点”。 2008年9月15日,央行出人意料宣布降低“两率”,即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措施被市场解读为“救市”,实际上不尽然。虽然我国住房市场出现了普遍调整,但还远没有达到要“救市”的程度。央行本次下调“两率”,最大的目的是刺激宏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应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尤其是融资困难。通过结构性调整,最大限度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避免大规模的信贷放松,造成投资反弹。
10月末的房贷新政总体上看依然是相当谨慎的,从央行“改善普通住房”的模糊定位,到银监会的紧急通知,再到各商业银行执行细则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都说明了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政府既想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市场买房,又顾忌市场投机行为,避免信贷滥发,为日后危机埋下隐患的矛盾心态。
商业银行目前出台的细则都是相对从紧的,即对首套、自住、普通住房给予优惠,对于非普通、非自住需求则从紧执行政策。这应该是商业银行领会了监管层的意思之后作出的决策。毕竟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