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房贷新政,商业银行们应该自信起来

(2007-10-23 11:03:34)
标签:

房产/置业

 

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快满月了,但政策执行却远远没有政策发布来得那么容易。除个别“有魄力”的银行首先出台了操作细则外,大部分银行依然处在观望状态,以至于所有涉及第二套房的信贷业务都处于休眠状态。

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商业银行之所以对央行新政反应迟钝,执行缓慢,原因是商业银行没有收到央行发布的全国统一的执行细则。因为按照央行目前的政策口径,关于第二套房的认定至少有四种标准,具体的标准网络上有,这里不再赘述。问题的核心是,这几个标准有的比较严格,有的相对宽松。基于利益的考虑,如果某银行选择执行比较严格的认定标准,如按家庭为单位,只要贷过款,不管是否还清,下一套房都算第二套房。这样的标准下,该银行的业务可能就会受到影响,相应的市场分额就会给执行宽松标准的银行占去。面对个人房贷这块优质业务,恐怕没有哪家银行愿意拱手相让。另一方面,如果银行过分执行宽松的认定标准,那就要顾忌央行方面的反映。毕竟在当前如此敏感的时期,央行的态度到底如何,还是不好揣摩的,所谓的四种标准并不是央行给出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博弈,各家银行都僵持着,反而共同期待着央行给出一个全国性的执行细则,也好给各家银行一个公平,公开的经营环境。个人认为,如果央行这样做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金融行业还不成熟,竞争力不强。

目前央行并没有就如何认定“第二套房”给出明确的执行细则,而且也没有打算这样做。这表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关系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央行不再手把手的“管到家”,而是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自主权,各银行对风险的理解和管理各不相同,如果实行全国一刀切的执行细则,反而是不合理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不应该再企求什么统一的执行细则,而是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根据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和跟踪,自行判断风险标准,在央行政策的大框架下,确定所谓第二套房的认定执行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沪的外资银行也在加紧指定自己的执行标准,花旗银行的执行方案已经浮出水面,执行比较宽松的标准。这也表明花旗银行对自己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足够的自信。

国内的商业银行们,你们是否也能够拿出足够的自信,准备好脱离政策的襁褓,真正的把市场收益和自身的技术实力结合起来,在真正的市场上和国外银行进行一番比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