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漫漫熊途,何处是尽头?

(2012-11-13 15:54:38)
标签:

熊途尽头在哪里

分析推理与判断

股票

分类: 股票—精品与经典

     2010年,有位从未炒过股的朋友,联系我说想炒股,问我敢不敢进,当时上证指数2800点左右,我告诉她,真想炒股,等吧!大盘跌破1800点时,我再通知你买股。

     2011年一次聚会,当时大盘指数在3000点左右,股市上很多人吆喝又一轮牛市来了、要上4500点甚至更高,她怀疑地问我:是不是我这辈子都没机会买股票啦?!你说的1800点,这辈子恐怕都不会见了吧。我哈哈大笑:像你这样从没炒过股的,宁肯一辈子永不炒股,切记,也不要把血汗钱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时候撒进股市。股市凶险,非一般人能想象得到。

     一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已经距离我的那个预言,只差200-300点了。我不知道,我的那位朋友现在是否还有点炒股的想法。

    

     论据一A股2008年那轮既大且快的熊市,中间有“五波”清晰的持续连跌;本轮熊市,从2011年4月18日的3067点算起,已经有四波清晰的连跌,还差一波连跌趋势线。本轮熊市的第四波,从顶部2452点算起跌到2000点,跌幅为18.44%。假若,本轮熊市第5波的跌幅,与第四波等幅度,那么,本轮熊市应跌到1740点(自2133点算起,跌幅18.44%)。

     论据二本轮熊市终止后,老成根据历史经验判断,一轮中级反弹将会发生,上证反弹幅度,应该达到21.5%左右,1740点点开始反弹21.5%,最后的惯性冲击点位应达到2115点左右,正好摸到今年8月至今长达3个多月形成的庞大筹码堆积区的中上沿,且可以给人以可能突破而形成舆论喊了几年的“牛市”的假象——符合资本市场惯有的博弈敏感心理特征。

     论据三且,2009年8月4日中级牛市创下了3478点,二分之一的位置,也恰好是1739点。符合中型疯狂高点打五折的原理。

     论据四同时,2008年那轮熊市底点1664点,实际上是最后一批补跌股票疯狂连连跌停导致指数的惯性下冲而形成的底点,实质上,2008年那轮熊市的底部区域在1780-1680点之间,底部区域的中心线在1730点。因此说,破1800点,势必将吸引一大批场外博利资金的进入。可以形成一个大双底形态

     论据五从板块下跌空间来说,正如2008年那轮熊市最后一波之前,银行板块部分股票已经止跌启稳一样,本轮熊市的最后一波,银行板块除个别股票还没破净仍有下跌空间外,多数银行股最多也就再摸一下9月份的那个底部;比照2008年1700点区域时的价格水平,以及当前市净率水平有色板块消费板块、次新股板块煤炭板块——(最后一跌四大主流做空板块。一切物品,长期看都有一个基准价格,股票也一样。牛市看PEG,震荡市看PE,熊市看PB,过高PB的股票,一旦“热闹”过后,总要回归基准价格、医药板块、保险与券商板块、地产板块、中小盘高PB股票,无疑将承担砸底的主力群体。考虑2009年至今成长情况,以及明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可能相对今年比较平稳的运行情况,综合各个板块应有的跌幅,1830-1730点区域,中心线1780点,形成本轮熊市底部区域的概率极高

     论据六当前,上海股市的市盈率为11倍。股市整体利润贡献的最大群体,是银行和煤炭板块,银行板块,明年利润增长可能是零增长或个位数的增长,煤炭板块业绩明年会有23%左右的下降,其他板块此降彼升整体看,明年可能与今年相比略微增长,因此,现在指数水平对应明年业绩,上海股市的市盈率可能在11.5倍左右,那么,上证指数到1750点左右,对应的明年业绩的市盈率在9.7倍左右(国际股市极端绝望情况下会到7-8倍左右),与国际股市估值中枢一致。而考虑中国经济增长水平,10倍以下全部股票的市盈率,明显应是低估的。且鉴于国际热钱对香港股市的扰动,A股跌破1700点的概率,极低。  

     当前A股市场,结构性的估值差异,依然极大。目前,即使中小盘股票,也有一小批已经跌到1.5倍市净率以下的水平。因此,最后一波下跌,将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最后一波下跌,一小批破净或濒临净资产的股票,可能上下震荡,总体不下跌;一中批高PB的股票,可能还有30-70%的下跌空间。

     时间上,如前期博文所分析,2月5-10日之间,为关键敏感时间。即使本次跌市在这期间没有进入上文所推理的“底部区域”,这个时间点,也是迎接明年上半年结构性反弹的较佳时间。

     有效跌破2050点后,就注定了大盘要再下一城。再临2000点,至多挑其小型结构性快打式反弹。阻挡不住再下一城的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